美文网首页
始于财政,终于民主——褪去意识形态标签的法国大革命起源

始于财政,终于民主——褪去意识形态标签的法国大革命起源

作者: 光锥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7:18 被阅读42次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的群众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法国革命的起因主要是税收问题,大革命之前,法国国家已经濒临破产。

    有为雄君的涸泽而渔

    路易十四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君王。

    在他的统治时期法国走向了一个辉煌的顶点,法国的军事、文化霸权辐射整个欧洲乃至海外;但也正是在他的统治期间法国波旁王朝跌下神坛,久久不能痊愈。

    这里面,他的“有为”对国家财政的消耗,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太阳王”路易十四四处征伐,而国家财政不足以支撑,于是财政大臣柯尔贝尔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大展身手。他管理法国财政和税收的办法就一句话,办好王室工场(当时的国有企业),通过利润增加国营收入。

    当时的优惠政策里,给手工工场主的有:

    发放大量的补助金和贷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工场主和工人可以得到减免租税、免服兵役的优待;
    为了保证工场的劳动力供应,法国甚至颁布了禁止工人流动到国外的法令,并吸引国外的熟练工人移民法国。

    但是,这些民间的手工工场的收入远远满足不了柯尔贝尔的需要,确切地说是路易十四的胃口。

    为了增加手工业者对国家收入的支持,柯尔贝尔利用国家资本,直接兴建了大量的王室工场。这些工场的资金雄厚,而且在生产和销售上都想有特殊待遇。王室工场得到了利润,当然可以由国家自由支配。

    可惜,柯尔贝尔的计划只是看上去很美。

    不论是补贴民间工场还是兴建王室工场,都需要资金。但在当时的法国,王室、贵族和教士都是不用纳税的阶层,现在工场主和工人也减免了税收,因此国家的税收只能全部压到农民的身上,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

    其实工人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民间工场根本无力与王室工场对抗,因此逐渐走向衰落,工人的薪水自然也就很可怜了;
    而对于王室工场的工人,由于路易十四多次征战,开支消耗了从王室工场获得的几乎所有利润,王室工场也只能压低工人工资,来满足国王需要。

    财政大臣柯尔贝尔曾对路易十四委婉地表达减税、减少军政开支的建议,但幼年曾亲历动乱的路易十四对君主权威极度在意。在一次柯尔贝尔希望国王撤回增加海军军费的要求后,这位晚年自称“太阳王”、表示“朕即国家,朕即法律”的国王直接对他的财政大臣声明:

    “不要再令我所作出的决定,都是在听取你和你的同僚所有人的意见后,综合考虑得出的结论,因此,无论何时,我都不想再次听到关于此事的议论。”

    这对君臣颇似汉武帝与桑弘羊。但汉武帝早年开始修生养息,国力稍有恢复,而路易十四留下的烂摊子,却没有多少人能收拾好。

    行乐的接盘侠

    路易十四去世后,曾孙继位,史称路易十五。

    也许前期他还有过一些努力吧,在摄政大臣的辅助下,法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预算逐步稳定,平稳地度过了17年。

    而后,路易十五开始亲政,而他作为普通人的弱点也暴露出来。

    一些史料记载,他的执政,优柔、软弱,他知道反君主势力在路易十四时期的压抑和如今的壮大,却没有什么实际的举措。

    到了后期,着实无力改变一切的路易十五,伴随着一句“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开始了罗(si)曼(chu)蒂(liu)克(qin)的传奇。

    据说他一生有过很多情妇,虽然就数量上比不过中国的三宫六院,但偏偏每段感情的“质量”都相当惊人,惊人到其浪漫(fei)程度消耗了不少国家财产。

    太多奢靡的八卦就不提了,他本是个求知若渴虚心好学的君主,因为热衷于科学和新技术,推动了在法国大学物理部和机械部的建设也让他在早期深受人民喜爱。

    但他的统治趋近于软弱妥协,缺乏主观能动性,让原有的问题愈加严重,也使得法国国力下降,他也渐渐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历史容易以结果定义人,当他以政治失败者的身份出现于史书和众人之口后,他对美女的追求、私生活的混乱,也成了祸国殃民的注脚。

    让许多法国人民认为,君主制是被路易十五骄奢淫逸的私生活丑闻所动摇的。

    错的也许不是路易十五,而是在下坠的浪潮、错误的时机,生在了错误的位置上。

    孤注一掷的“改革者”

    在国内的教材里,法国大革命的故事,“天赋人权”的标签由始至终伴随着它。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认同,其实改革最早,也可以扯成是起源于路易十六。

    为了结束财政灾难,路易十六先是重用了重农学派著名学者、著名学者、《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杜尔哥为财政总监,进行国家财政改革,农民压力得以缓解,对不收税的那些特权阶层的积怨也得以缓解;

    但后期,也许是为了缓和特权阶层与王权的矛盾,他又先后任用瑞士银行家内克、里尔省总督卡隆以及图卢兹大主教布里埃纳等主持财政改革,期间甚至开始向一些免税的资产阶层收税,但对于财政都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1789年5月5日,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三级即当时法国的三个阶级,每个阶级派出人数相等的代表参会。

    会议很不顺利,几个月的商讨,变成了各个人站在各个立场上的自说自话。

    国王一直表达国民忠诚、遵守达令、助国(zheng)家(fu)渡过难关的期望,但各个阶级其实只是希望获得应有的权利。

    不满宗教和贵族阶层的资产阶层在其后自主召开国民大会。就在此时,路易十六竟下令关闭他们的会议大厅,而后又在贵族的鼓励下,派兵守住凡尔赛、巴黎四周。

    1789年7月13日凌晨,民众开始放火烧一些税卡;7月14日,路易十六写下那句著名的“今日无事”后,暴动的消息传入王宫。国王期望的财政改革,引燃了市民改革的导火索。

    早有准备的资产阶层

    平民阶层其实等到后期才踏上革命的舞台唱主角。

    早在这次革命开启之前,中产者就开始在国内散布平等思想,而对国王不满的巴黎市民(首都人民,不是乡下农民,这个阶层的人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和参与度都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乌合之众现象更引来后世许多思想家的深究)也很快被煽动。

    而暴动后的成果,也让众人吃惊——一直让下层畏惧的上层统治者,其实不堪一击。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不好意思串词了)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为大革命,正是因为不是政权打倒政权,而是阶层打倒阶层。虽然其本源动机或许没有“平等”“天赋人权”说的那么高尚,仅仅是权力资源不够用时,零和博弈下的血腥争夺,但带来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同样深远的,还有其中的无数暴力行为。

    以至于,这次大革命被后世很多人当做正面象征或反思革命方法的教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始于财政,终于民主——褪去意识形态标签的法国大革命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o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