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越不懂,越自信。
但实际我们刚进入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时,是不会产生迷之自信的。
刚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人们往往都是比较谦逊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容易变的固执,变的迷之自信呢?
是在知道了一点知识的时候,这个时候既理解不了事物的多样性,自己又学到了一些知识。
就很容易觉得自己才是唯一的正确,稍微有观点不同,就把别人盲目的定性为错误。
比如投资上往往大家都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入市,毫无体系的碰运气,这个时候我们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所以学习欲望非常的强烈我。
第二个阶段,稍微接触到了一些知识,看了几本书,看了一些文章。
但这个阶段,也很容易变的非常固执教条,总有一种自己已经学习了很多,比别人认知更高的感觉。任何和自己知道的这点知识不同的观点,我们根本不会去思考合理性,都会嗤之以鼻。
从而我们就进入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以为自己掌握了所有真理。
很多事情我们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比不懂的懂一些,但又很难做到顶尖。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一些知识后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接受任何建议。
比如在职场上,新人往往是最谦虚的,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会虚心请教别人,甚至举一反三,把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横向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所以他们总是进步得最快。
然而,随着经历的增长,很多人会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于是不再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开始凭经验和直觉做事,即使面对的是新鲜事物,也会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套”,然后宣称这个东西我知道。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难的是人在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是意识不到自己在第二个阶段的。
这时候我们可能还会看书和阅读,但会无意识的屏蔽掉所有和自己以往认知不相符的观点。
因为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我们是无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我们会以为自己掌握的就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进入了越不懂,越自信的状态。
能力差的人,自我评估能力也差,这就造成了能力越低越无法理性看待自己,变的迷之自信。
反而能力越强的人,越谦逊,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们才有动力去继续学习,也正因为他们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才会变的越来越强。
这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