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太姥
上古之时,尧帝母亲梦见东南海边有一座仙山,石峰高耸,雄奇秀丽,宛如仙境一样,尧母和尧帝便乘船过海寻找仙山。船行数月,仍无踪影,一日大雾,船上人皆惊惶,跪地祈祷,不久,风吹雾散,一座高山耸立眼前。尧母见山险峻奇伟,与梦中完全相同,非常高兴,就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下来。
一天,尧母上山采蓝草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小树,树叶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她随手摘下几片咀嚼,十分清香爽口。于是她采叶制茶,取名“绿雪芽”(后来福鼎白茶的始祖)。每有山中乡民造访山洞,她就以“绿雪芽”招待他们。尧母还用“绿雪芽”治愈了许多患麻疹的孩子。她死后,当地人感念其恩德,建石墓埋其舍利,塑造遗像,尊奉她为“太姥娘娘”,而这座梦中仙山,也被人称为“太姥山”。
上图为太姥山脚下玉湖游览区广场上的太姥娘娘雕塑,似在迎着海风徐徐前行,头略低垂,慈目微启,时时关注着山下芸芸众生,左臂弯起,指擎灵芝,将关爱洒向人间,右手执拂尘,扫尽天下瘴气迷雾。
太姥山位于福建东北的福鼎,和“有福之州”的福州一样,这个名字也是福气满满——“福德之邦,鼎盛之地”。太姥山东侧十来公里就是“福如东海”的东海,登山瞰海,本是游太姥的一大看点。
太姥娘娘雕像广场就是观海景、看日出的理想场所,站在这里远眺前方,晴川海湾、福瑶列岛尽收眼底,山海一体,海天一色。只不过,我的福气可能在闽南闽中都花光了,来到闽东的这天迷雾障眼,别说远方的大海,近处的石峰都看不清楚,而千奇百怪、造型各异的石峰,是花岗岩石赋予太姥山的另一大看点。
这不是我第一次雾里看山了,旅游就是这样,三分靠规划,七分天注定。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我们只能怀抱遗憾,把能看到的尽量踏踏实实地看到!这是我一向推崇的态度——“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我能改变的”,已经错过太阳了,不要再错过繁星。
太姥山被誉为“海上仙都”,雄峙东海之滨,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遐迩。山中奇石,肖人肖物,鬼斧神工;峰下岩洞,洞洞相通,从横交错,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宫,令人叹为观止。
太姥山包括玉湖、迎仙台、一片瓦、香山寺、白云摩霄、乌龙岗、国光寺等几处大的游览区,乘车从游客中心到达玉湖游览区停车场,瞻仰过太姥娘娘,我们继续步行登山,探寻幻雾中的奇景。
上山不久是太姥山两处标志性景点——十八罗汉赶斋和夫妻峰,为花岗岩峰丛象形地貌,但如上所述,雾中看不到。然而夫妻峰作为太姥山的名片,不能不展示,所以从网上找到一张图片,贴在下面。像不像一对亲密拥抱的夫妻?
往前看到一座石塔,此为建于唐乾符年间的楞伽宝塔,七级八角实心石构,国内罕见。
宝塔往西来到国兴寺。
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有七根大石柱立于地面,基座为覆盘莲花础,通道旁有唐、宋石雕,和多方残缺碑刻。民国年间重修,如今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太姥殿、僧舍等建筑。
国兴寺到迎仙台需爬萨公岭,此为一条古木参天、古朴清幽的石道,沿道多摩崖石刻。萨公岭建于192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开创者、曾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的萨镇冰募捐倡修,古称“萨公岭”。
萨公岭东侧另一有条迎仙栈道,途中有一池碧水唤作“曝龙潭”,潭水清幽,雅致闲适。太姥山雨量丰沛,雨水从曝龙峰汇流至此凹地,聚集成潭。潭侧有涌翠亭,取此地满山碧绿如浪之意。
迎仙台不远处遇一奇石,酷似心脏,藤蔓缠绕、树根环抱如血管,生生不息,称为“太姥之心”。
爬的山多了,奇石怪景就见怪不怪了,但太姥山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上面的太姥之心算一个,下面的葫芦洞是另一个。
葫芦洞为花岗岩重力崩塌堆积而成,全长1000多米,洞形似倒放的葫芦。洞内曲折迂回,明暗交错,有13个天井、7个厅堂,点缀古藤、楠木、空谷兰等珍稀植物。行走其间,需采用钻、爬、蹲、侧等各种动作,且黑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窄的地方稍胖一点就过不去,矮的地方甚至需匍匐前进!简直是对勇气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有的地方危如累卵:
有的地方暗无天日:
不知您各位有没有玩过《古墓丽影》,葫芦洞给我的体验,就如游戏搬进现实的地心历险!
一洞到底出来即是一柱擎天,天柱峰——一根高40米的石柱赫然眼前,有意思的是其顶部沿水平节理风华成两颗石蛋,大者似伏猫,小者如奔鼠,称“金猫扑鼠”。
天柱峰西侧又有一奇石——电视屏幕石,在一众以自然古韵命名的奇石中,忽然出现一台“现代家电”,感觉有些违和,但当你看到这块石头,又觉得太形象了,除了“电视屏幕”,真不知道它还能叫什么。
往前来到蓝溪涧,相传太姥娘娘当年隐居山中,种蓝为业,常在溪边染布,清澈的溪水因此变得碧蓝、澄绿。《太姥山志》载:“每岁八月,水色变蓝。”
前行不久又是一处刺激的景观——一线天,刚刚葫芦洞也有“一线天”,之前在其他名山也钻过一线天,但跟眼前的一比,简直不要太宽敞!这是国内最窄的一线天,长60多米,高40多米,最窄处不到20cm,身材要是稍微丰满一点,侧着身都过不去!(过不去也不用担心绕路,旁边另有便道)不信你看下图,如果没有明暗交界,你可能连路在哪里都找不到!
因为过于窄高,阳光透下来的很少,通过时需要打手电,逼仄陡峭,即便你身材够格,没点胆量也不建议挑战。
继续前行来到一片瓦中心广场,这里有始建于唐朝的太姥娘塔,塔后是太姥娘娘殿,传授此处为太姥娘娘得道升天之处。
这里还种植有上文提到的绿雪芽古茶树,福鼎名茶——白茶就源于此。《八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今呼白毫,香色俱佳,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鸿雪洞是太姥娘娘修炼的地方,洞口有丹井一口,洞名取自苏轼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鸿雪洞后为通天洞,都是太姥山名景。
前行不远又于两处奇观——一片瓦寺和悬空铜殿。
悬空铜殿背靠九鲤朝天峰,左侧为飞仙峰,右侧为莲花峰,两峰狭峙,浮空而立,殿下是山谷沟壑、悬崖陡峭,殿金阁浮悬半空,若海市蜃楼、天上宫阙,令人浮想联翩。
一片瓦寺是两块崩塌下来的岩石之间,有一块薄板巨石犹如瓦片覆盖其上,形成小屋,故名“一片瓦寺”。
前行来到鸿雪洞,巨大的石蛋在沟谷相互堆叠、架空,石蛋间有较大空间,形成叠石穿洞,穿越其中,上有巨石压顶,忽高忽低,时宽时窄,曲折迂回,别有一番情趣。
鸿雪洞后是通天洞,这是一处稍宽的“一线天”,仰望谷顶,有众多岩块以镶嵌式、堆叠式或悬空式汇集,惊险又加。因此处道窄而陡,如登天阶,直通南天门,故名“通天洞”。通天洞紧接七星洞,长40多米,宽不到一米,洞中抬头仰望,仿佛七颗星星缀在一线天空,光线从石间透过,观感梦幻。
一片瓦前往香山寺的仙桥栈道可远观“童子拜观音”、“九鲤朝天”、“二佛谈经”等奇峰奇石,雾中什么都看不到,且小雨淅沥,索性加快步伐,一股脑抵达香山寺。
香山寺始建于明朝,建在九鲤湖畔,寺中有五百罗汉堂、犀牛洞等景点。寺周兰花众多,每到开花时节,幽兰香气随风飘散,故名“香山寺”。寺院建筑小巧玲珑,环境清幽,九鲤湖中倒映九鲤朝天奇景,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天气晴朗时,是太姥山最受风光摄影师稀罕的地方。
沿陀九岭前行来到回音廊,此处又叫“三声应”,站在亭中,面对九鲤朝天峰,急促呼喊一声,可听到幽深回折三次、清晰可辨的回音,又称“太姥传音”。
陀九岭通向白云摩霄游览区,这里人文古迹荟萃,有唐代古寺白云寺、摩霄庵、摩尼宫和众多摩崖石刻。白云寺,其实就是摩霄庵,为白云禅师建于唐开元十三年,据记载,“佛殿三座,僧楼四绕,皆凌绝顶”。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修的,但建筑风格仍保持原样。
太姥山最高峰——海拔917.3米的覆鼎峰也在这一区域。峰顶狭小,直径只有约6米,状如倒覆之顶。天气好时,这里可远眺麒麟岗、龙珠岗和五龙岗,也是太姥山看日出的最佳位置,即“一号观日台”。
从覆鼎峰西下到出口,需要经过乌龙岗,此时已经接近下午6点,周遭已渐入昏暗。五龙岗全长1380米,有海景观景台、仙人洞、乐章台、天生桥等景点,本可极目长天碧海,奔放豪情,或放眼重峦叠嶂,壮烈激怀,但夜幕降临,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有险峻陡峭的山路和漆黑林中惊飞鸟的惊颤......
时隔数月,我独自夜爬另一座险山,又重温了这样的恐怖,我忽然能理解为什么流浪的小猫小狗那么敏感不安,为什么可可西里的羚羊那么胆小机警,当远离水泥森林的熟悉和保护,行走在不可见的未知中时,人也会像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大化所有的感官功能,稍有风吹草动,即如惊弓之鸟。
太姥山上没有看到海,但南行50公里,在霞浦的北岐滩涂,看到了不一样的“太阳照常升起”。
霞浦
霞浦是中国的“海带之乡”、“紫菜之乡”,因盛产海产,霞浦48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多有晒海带、挂紫菜、围网捕鱼的竹竿,而密密麻麻的竹竿、零零落落的渔船以及潮起潮落的滩涂和朝升暮隐的太阳,一起构成了霞浦最为摄影师所钟爱的美景,也吸引着全国无数游客来此观赏日出日落。
(摄影师镜头下的霞浦,图片来自网络)
霞浦滩涂众多,有的适合看日落,有的适合看日出。我所前往的北岐滩涂位于离城区较近的北岐村,距离旅馆也有近10公里,好在共享电瓶车到处都有,天不亮即出发,因为北岐村超出停车范围,还需一段步行。
这天雾比较大,天际都被染红了,太阳还不见露头,及至钻出云层,已经高处海平面不少。同来看日出的还有一对老年夫妇和一群年轻的学生,都表示略有遗憾。船工说能看见太阳已经不错了,一直不见太阳的日子都常见。虽然没能看到太阳跃出海平面的胜景,但朝阳晕染的暖黄滩涂,也弥补了一行人黎明奔波的疲倦和辛苦。
日头渐高,浑浊的雾气渐消,近草鲜艳如画,远山水墨缥缈。
又过一会儿,天已蔚蓝,县城开启了生机勃勃的一天,古老的教堂寺庙、新颖的博物馆和繁茂的村口大榕各安其位,村里的农民和城里的打工人各奔其职......
而一路奔波的我们也不会停步,下一站——武夷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