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绪管理
如何健康地处理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如何健康地处理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作者: liberty119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16:56 被阅读0次

    正确面对负面情绪,能让你变得更有力量。

    楼主一朋友(下文的“小C”)最近惨遭网络暴力,由于太委屈了,从伦敦给我电话哭诉了一晚上,借此案例分享一些应对网络或语言暴力和处理负面情绪的建议。

    故事背景

    小C在美国读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因思念家乡,申请调回中国,先后在北京、深圳呆了一年左右。由于在美国生活太久,小C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思想,多少带着浓厚的美式风格,性格直率,也因为这样,在中国工作的三年并不顺心,最终还是决定返回美国。

    终于,今年她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但由于疫情,暂被安排在英国伦敦work from home,两周前独自一人去了伦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此时的伦敦,天气阴冷,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城市不大,没几天就逛完,很多店铺和运动场都不开门营业,同事全都在家办公见不着人,初来乍到且爱热闹、运动和社交的她几乎崩溃。

    “寂寞难耐”的小C为了结识朋友,加了一个欧洲华人群,基本是在欧洲留学或工作的中国人。她很快就跟其中几位“伦敦小姐妹”熟络起来,还盛情邀请她们到她家做客,结果临时被鸽,性情耿直的她直率地向几位女生表达了自己的不爽,没想到小女生直接截屏找群主举报,引发了一场悲壮的网络暴力,被群里的陌生人集体批斗了一天,批评她粗鲁无礼、骄傲自负、是个骗子等等,最后还被移出群聊……

    事件分析

    作为局外人,整个事件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小C之口,加上物理距离较大,理性上保留意见,不论对错。但从她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这次网络暴力有以下问题:

    一、同样的文字信息,每个人的解读有着天渊之别。

    文字信息能传达的意思非常有限。通过社交软件用文字沟通个人观点时,其语气、神情、肢体语言、气质、个人磁场等信息都无法完整地传递给对方,导致对方在解读信息的时候,很容易根据个人主观性来进行解读,在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极容易产生误会,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暴力无处不在。

    一个人可能只是随心地在微博发布一条心情,网络上的过亿人口能有千亿种解读,每种解读的背后都与当事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息息相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要一味地讨好别人或以别人的标准而活,因为这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标准,你能讨好多少?

    二、人的情绪可以传染,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现代生物光子学研究表明:人体能够自发地发出电子和光子,产生肉眼看不见的辉光,科学家把人体发出的电子和光子当作人体能量的表现。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会因为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的改变,而对人的能量场产生影响。

    1995年,科罗特科夫和他的团队发明出第一个数位克里安照相术——气体放电显像术(GDV, Gas Discharge Visualization)。GDV照相术能观察到人体散发的光子能量,以及人的能量场在不同状态之下更精准的变化。

    健康或者平静的人,他们的能量场都很强,而且周边圆润。发出积极情绪的时候,比如高兴、开玩笑,看喜剧,他的能量场也会增强。

    情绪激动的人能量场的周围会出现像火花一样的尖锋,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问题时,他的能量场就会出现破洞、缺口等异常,不同的能量异常对应着不同的脏器系统,所以能够反应出问题的源头所在,更严重的是憎恨等负面情绪的人不仅会削减自身的能量场,还会波及影响周围人的能量场。

    生气、妒忌、憎恨这些负面情绪,会使能量场缩小、缺损、甚至消失

    回到小C这个事件,因为一个小小的沟通误会,最后引发了群里的集体语言攻击,其实也离不开负面情绪的能量场感染。一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前提下,被人激活了负面能量,随即大面积传染,这也说明这个群的人总体能量场偏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三、文化差异和主观偏见是兼容并包的最大绊脚石。

    地大物博的中国也有明显的南北文化差异,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是不可忽视。小C是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东北人,她的思维逻辑多少已经半美国化,加上东北人的特性,简直是一个行走的逗逼,开口就是国际化段子。

    如果用十二星座来比喻的话,美国就类似白羊座,英国则是天秤座,刚好在一条轴线上。白羊座的优点是行动力强、朝气蓬勃、热情坦率、速战速决、忘性大,但缺点是做事冲动、不够审慎、过于好斗。天秤座则刚好相反,对人温文尔雅、适应力强、公平公正、追求平衡(类似“中庸之道”),缺点则是优柔寡断、容易纠结、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易压抑自己的情绪。

    小C跟这个欧洲群的人就像一种英美文化的正面交锋,在实现互相理解和尊重之前,他们是彼此对立的两派。小C的冲动和说话直接是这次网络暴力的直接导火线,群里一直批评小C的粗鲁无礼是对她的一种文化偏见,而对她的人格污蔑则是一种主观偏见。如果他们都意识到要站在不同的文化和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也许这次网络暴力就不会发生了。

    另一方面,东亚文化相对来说是压抑的文化,人的情绪压抑到某个极限就会火山爆发,极具杀伤力;集体的爆发甚至容易引发非理性的暴力事件,这在近两年的一些国际新闻屡见不鲜。

    四、懒于思考和盲目从众导致的集体伤害无辜和失去理性。

    参与这些网络暴力的人最大的问题在于轻易相信谣言,在没有全面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因为某个陌生人的言论而随大众地参与语言攻击,这实际上是一种草率思考的表现。草率的思考必将导致偏见,而偏见必然怂恿不合理的行为。

    人们不能深入思考有四个原因:一是懒得思考,不愿意费脑子;二是在思考中根据肤浅的逻辑,刻板的思想和贴标签的分析,来臆测推断出一个偏执的结论;三是相信思考和沟通不需要努力,只需凭借本能反应就能完成;四是认为思考是在浪费时间。某种程度上,懒于思考也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在缺失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环境下,极易产生“乌合之众”。

    解决方案

    1. 保持冷静,停止反击,及时抽身。

    遇到网络暴力,不要反驳,在这种集体失去理性的时刻,你说的任何话只会火上浇油,增强他们的愤怒,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暴力行为。所以,你应该调整呼吸,保持冷静和沉默,明哲保身,像微信群这种地方,直接抽身就好。

    2. 用健康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

    被人误会和指责,哪怕你自身并没有错,内心感到委屈难受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不要压抑你的情绪,及时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和渠道把它排解出来,比如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运动、哭泣、找信任的人倾诉等。

    如何辨别情绪已被处理好?

    有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你能轻描淡写地跟任何人说起这个事情,心中没有太大的波澜,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能立马觉知并冷静处理,那就说明你已经接纳它,实现了自我成长,你的内心变强大了。

    3. 客观分析,不妄自菲薄,确立自我。

    一路开挂的social queen小C,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遇社交挫折,我是不是真的人品有问题?为什么大家全炸开集体指责我?

    对于大部分人,突然面对这么一场网络暴力,多少都会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严重的人品问题导致所有人都跟你对立。事实上,还真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某些言行举止刺激到别人的某个痛处。

    这个时候,你应该保持冷静,客观分析整件事情,你可以找一些立场比较中立的朋友来帮助你完成这个分析。别人对你的任何指责都是基于某个审判标准,但这个标准未必是科学和正确的,所以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推卸责任,哪里做得不对就坦然承认和纠正,假象的错误就让它过去吧。

    小C这个案例,由于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可以确定的是,她这种直接的美式风格在这个群体并不受欢迎,她的冲动和暴脾气成了这次灾难的导火线。基于对她的了解,小C其实真没什么致命的人品问题,但往后的日子,要注意不能过于自我,总以自己的方式待人接物。就如你跳槽到新公司,不可能什么都按老东家的方式去做事,每个社群和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标准,要学会放下一部分自我,尊重和理解群体间的差异化。

    只有完成了确立自我和懂得放下自我的艺术,你才能够轻松地融入任何天差地别的群体,依赖集体但不成为乌合之众,保持独立但不做局外人,这种平衡的依存和独立才是健康的人格。

    4. 接纳多样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高度发展,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加,文化、政治、主观意识等的误解自然会随之增加。产生这种误会的本质是缺乏信任,因为信任意味着包容。信任的反面是质疑,包容的反面是排斥,质疑和排斥会让人感到孤独、焦虑、紧张和恐惧,在这些黑暗力量的驱使下,人会失去理智,变得疯狂,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相反,信任和包容则能消除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并充满爱的环境。当你被彻底接纳,也就意味着你被彻底治愈。

    有时候你所处的圈子不能如你所愿地实现包容性,那么,暂时离开这个“错误的”、“不属于你的”圈子,转而融入那些愿意接纳和包容你的圈子。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你的优点可能是某些人眼中的缺点,但你的缺点也可能是某些人眼里的优点。与其过度的自我否定和迎合他人,不如先找到属于你的圈子,把真实的自己活出来。

    参考资料:

    1.《Gas Discharge Visualization: An Imaging and Modeling Tool for Medical Biometrics》,Kostyuk, Nataliya,Cole, Phyadragren,Meghanathan, Natarajan.

    2.《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斯科特▪派克。

    3.《不一样的鼓声》,斯科特▪派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健康地处理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tt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