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才是那个“本来的我”,平静祥和喜乐。
我们平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情绪的能量,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忽上忽下,有时候你可能用正能量负能量来形容它,不是我们的情绪无常,而是它总在变化,具体的情绪由我们的五脏六腑所表现,那一脏腑盛衰就会表现出七情六欲,太盛太衰,也不行啊,怎么让他不太过分?那么有心君在这里做主主导他,牵制他。如果五脏六腑这些众位大臣闹腾的太厉害,他们也会影响新军,让新军无法做主,无法与他们抗衡,这个时候这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能是我们所说的出了问题的那一种。在肉眼可见的神志不清,失魂落魄,君主不明,心无法平静。
除了五脏六腑之外,还有我们的大脑被称为奇桓之腑。他是很特殊的一个成员。他用他特殊的方式和其他的部门联系和沟通。
五脏六腑与心君驻扎的很近。而大脑相对较远,但是这并不影响大脑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顺便插一句,这里我谈到大脑五脏六腑还有心脏,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与体会,不是科学的研究,这是假设和个人的探索,个人学习的观点,肤浅的学了一些中医和外国脑科学,我在探索他们之间的联系,试图给一个更合理,让人们更形象的认知,所以请允许我这样的比喻和探索。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飞机的整个动力系统,那么我觉得大脑就相当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工程。
大多数情况都是由我们的心脏这个君主之官在统治和领导我们的身体,乐达闹呢,他没有眼睛,他也不能直接看受到外面的一切,他和心脏以及其他的五脏六腑都相对远一些,然而,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互通有无,大脑也都会给一个及时的反馈和加工,把它相应的感受传递出来,这些感受有的时候会有些偏差,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或者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我觉得小我就是指大脑运作,产生各种感受的结果。
心脏对应本我,大脑对应小我。
所以佛家讲修行不被七情六欲所动,戒除世间的这些那些欲望及妄想,回归真我本我就是回到最初的状态,最初的状态是什么呢?在我们婴儿形成的最初那个阶段开始是很简单的细胞,后来长出了肾脏,很快就有了心脏,这个是中医的解释,西医的解释是说人先有的心脏。我不否认心脏诞生在其他的脏腑之前,但是忽略了一点,中医的那个解释就是考虑的很周到,现有的肾细胞才有的心,我说的并不严谨,并不科学,只是想表达当下的那个思想。
人在长齐全之前,一定是要有心脏的,一定要有心君做主才配备了其他的大臣,所以说心是君主之官,他是平经,他是祥和,他就是天地初分最开始的那个我们本来的我。
人为什么有多面性,就是因为我们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他们的运作盛衰,他们也在上演着好戏,表达着情绪,每个丈夫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情绪,他们也都在表现着自己,二总归还是要有新军指挥和控制他们,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也允许他们该表达的时候表达。所以你体验很多情绪感受,甚至有的时候感受到自私的我贪婪的我,感受到自己的多面性,都是因为自己身体内在的五脏六腑,这些大臣们的贡献。
我的体验是,世界文化是相通的,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只是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概念去解释这个,这是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科学运作机制,生命的哲学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