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教与不教(二)(给家长朋友一封信)

关于教与不教(二)(给家长朋友一封信)

作者: 一滴晶莹的露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13:12 被阅读0次

孩子的思维活跃性是老师教不来的。

孩子绘画的大胆自信个性的表达是老师教不来的;孩子的独特感受性是老师教不来的;孩子绘画中所充满喜剧感的童趣是老师教不来的。

就像一株小苗的成长,我们要给它提供充足的阳光,温度,水分,土囊,小苗才能够茁壮成长。

好的教育时老师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在探索中自我成长。

例如怎样提高孩子感受的敏锐性?

例如一杯热水触碰皮肤,孩子可以敏锐接收,那要是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孩子能否敏锐的觉察,如果孩子可以觉察,才可以接下来有很好的控制,那这个人的情商自然会高,人际关系自然也会好。而训练孩子感受敏锐性自然就离不开五感。

为了打破孩子思维的惯性,让孩子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关于创造性思维教科书定义

1流畅(单位时间发散的量),

2独创性(新颖,新奇,独特),

3变通性(发散方向的变通,灵活))

例如,18年我们启迪童画全国优质课例《香蕉皮变变变》,19年全国优质可以《声音的冥想》,这不是某一个单纯的技法可以代替的。全是为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活跃而创设的课例。

游戏探索后获得答案代替直接告知,对孩子更有意义。

学习技法是直接告知,是答案。让你孩子像寻宝一样,在千辛万苦中不断尝试最后获得的答案,这样孩子后期才会真正懂得,并加以利用。

例如以音乐带入体验色调的节奏感。

带孩子们在雾霾天感受虚实变化,并带着这种感觉练习造境。

再例如我们通过玩水,感受画面的张力

再例如第一节线描写生,带领孩子们的满纸涂鸦,感受线的节奏感,后期才会有生动的画面美感。

直接告知对老师来说很简单,而如何将技法或某一种绘画的感觉转化成游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获得,更考验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

我想很多家长一定也很好奇吧,那老师存在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呢?!

1钓鱼的方法远比获得一条鱼有意义。

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爱心]

露露老师一直认为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远比告知有意义。因为孩子长大成人毕竟是他自己的事情,谁也成不了他的眼睛。

那观察方法的学习,老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针对孩子的情况设置课程更为重要。

2观察情绪,顺势引导

在绘画中,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个困难就会止步不前,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立刻激起孩子继续坚持的热情,让他愿意主动奔跑呢?

3在赏识中建立孩子自我认可

遇到孩子焦急的眼神时,孩子画画中看似一塌糊涂的表达,孩子情绪低落时,作为一名老师,能不能读懂孩子,能不能看到孩子在凌乱作品中的真善美,能不能看到情绪低落时孩子内心的想法,然后引导孩子释放内心情感,调整好孩子的状态。

绘画总是与孩子内心世界挂钩的,懂孩子才能教孩子。[爱心]

相关文章

  • 关于教与不教(二)(给家长朋友一封信)

    孩子的思维活跃性是老师教不来的。 孩子绘画的大胆自信个性的表达是老师教不来的;孩子的独特感受性是老师教不来的;孩子...

  • 致家长朋友的教与不教(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今天与一位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朋友聊天时,我们讨论了一下关于高年级孩子该如何选择学美术的话题。 ...

  • 教与不教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给后代的老师制订了一个规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教书育人成为老师的本分。 课堂上,我们谆谆...

  • “教”与“不教”

    其实,偶尔会羡慕那种会“教”的人。 这种“教”有洗脑的意味,就是擅长把自己的意愿成功灌输到别人的脑海里。 常见的有...

  • 致家长: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 老师传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1教...

  • 早教早知道|“火眼金睛”选择早教机构

    一.早教机构的内幕 在与家长的聊天中,家长们对早教表达了不同的想法。那么中国的早教状况究竟如何,家长该如何给孩子选...

  • 江瑞:《孩子,可以不用教》众筹

    书名: 《孩子,不教而教》,或《孩子,可以不用教》 图书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的书籍,以孩子出现的问...

  • 教?不教?

    这些年一直在提课程改革,教育也的确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怎样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怎样进行改革,似乎变成了我们亟待要...

  • 教与不教,如何取舍

    今天教学《比例尺的认识》,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比例尺是一个比还是一个比例?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有对的也有...

  • 孩子上不上早教,区别竟然这么大!

    经常有家长朋友向我们的老师提问「宝宝上早教和不上早教有什么区别?」「孩子这么小,教他的知识能被吸收吗?」今天,小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教与不教(二)(给家长朋友一封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d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