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直在提课程改革,教育也的确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怎样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怎样进行改革,似乎变成了我们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开学初,教研员来狠批了我们学校陈旧的教学模式,于是很多老师发出“我不知道该怎么教书?”的疑问。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领导们提出“少教多学”,于是我们很多人在教学面前望而却步了,甚至我都觉得自己有点邯郸学步的感觉。走着走着,不会走了。
我们现在一提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们就在课堂上不敢讲话了,唯恐自己一旦讲了,讲多了,就落入了旧模式的窠臼里,成了顽固不化的老古董。最近两个月,我就是这样的状态,有时候下课了以后,第一个问题就问自己,我是不是又说多了?
今日在读余映潮先生的课文教学实录(是的,最近读书很杂乱,拿起什么都什么,实在是内存亟待扩充)。在先生的课例中,我们会发现,先生讲的并不少,他会在学生自己品析完之后给出教师评析,甚至是专家,古人经典的评析。但是我觉得这种补充概括,并不是硬要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思想中来。 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种提升,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得到更高阶的发展。将学生的语言变得更通顺,更有语文的味道。所以问题就来了,语文课老师讲不讲,我的回答是“必须讲”,不讲课,要老师做什么?但是老师讲不是不顾语文规律,只顾教学进度,其实提了这么多年,归根结底还是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细想来也就是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我知道也许走在前面的老师们早已经想清楚了其中的关系,但是我喜欢凡事自己想清楚,找出个清晰的思路,可能是天性愚钝,没有别人反应快吧。
反思我们的课堂,经常出现一些活动,看似给学生空间,但实际上是一种无指向性的操作,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方法指导。比如我们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安排“请同学们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感情”,对于经过一系列系统训练的高中生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很清晰的问题,但是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句空话,让他们一头雾水,他们既不知道文章的节奏,也感受不到文章的情感。所以也就是为了配合老师的课堂,哇啦哇啦地读起来,至于这种诵读在课堂上有什么意义,我现在真的要给自己打一个问号。以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为例,读绝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甚至是入境的抓手,但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有多少时间在让学生读,多少读又是有意义的呢?老师没有方法指导,老师的方法指导如果不科学,那这样的课堂真的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啊,作为老师整天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真是误人子弟,惭愧啊。
另外在字词教学上,先生也给了我警示给出了范例。有语文味道的课堂,再不能以发卷子,抄写词语,死记硬背的方式去教字词了。余先生在教《三峡》时,字词教学从认识文本中带山带水的字入手,既认识了重要的字,又从中归纳出三峡的山水的独特风貌,还能让学生直观地接受了文化的教育,认识到汉字的魅力。可谓是一石三鸟了啊。看到这样的课例真是忍不住地拍手称赞,这样的课才是语文课啊。语文课堂“言”一定是课堂的基础,从言出发,落实到文 ,我们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课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也不算,真正的阅卷人是学生啊。虽然学生现在的学习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只要我们肯改变,肯下功夫,总归是会有自我的成长和学生的进步的。
继续读书,好好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