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 iyy13 | 来源:发表于2022-09-15 23:43 被阅读0次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踝蹬,以此为归。﹣一题记

如果你想提升文学素养,不妨去读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如果你想读一读历史,也可以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探导一番;如果你想在书中来一次旅行,那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文化,余秋雨般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孤身一人埋头在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因为文化,他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在各处考察世界文化。因为文化,因为他热爱文化,执着于文化,他将经历与历史写进了《文化苦旅》。我不知该如何用语言来描述这本书,因为它有太多太多的价值和很深很深的意义。

我会读到莫高窟,会看到一代又一代人去保护壁画,会感觉到充斥着驼铃声,佛学,诵经声的敦煌。飞天壁画在石窟里舞动,工匠画家在石窟里苦干。当壁画被破坏,我会气愤,当民众团结起来保护壁画,我会感动。纵使我未去过敦煌,未见着过壁画,但我心却好似已和书中的敦煌相连,仿佛我就是众多民众中呼吁保护的其中一人,仿佛我就是壁画上的人儿。书中的文字太吸引我,于是我便暗自立下约定,一定要亲自去次敦煌。

我也会读到杭州西湖,会读到两位是文人的杭州官一一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大才子为何是文人的杭州官而不是杭州官的文人?封草垂塞,藻荇蔓延是西湖自古以来的麻烦。当时的西湖早已病入膏肓。书中有写“大诗人在这里用派土和石块写诗,把笔墨吟涌交给小诗人”。面对病入膏育的西湖,他们放下了旷世大才子的名誉,只想做一个拯救她的男人。为了保住西湖的容颜,两位杭州官扛起治理西湖的重担。“田田的荷叶,灿烂的荷花,这样的美丽使人认为这是天造地没,却不知背后有多少人赤脚苦斗子污泥塘中。”

《文化苦旅》便是是带你去读一读文化背后的故事,带你去看一看故事背后的文化。“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踝蹬,以此为归。”余秋雨凭着对文化的热爱,踏一条苦旅,虽历程艰苦,但不妨碍品味文化中的甜。书中的意义无法说尽,故事无法讲完。我仅是同余秋雨来了一次文化苦旅。

相关文章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不久前,老同学中贞健从外地给我邮来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发表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一本书曾遭人批判,命运多舛却又被中国许多读者喜爱;有一本书,三代同读,却不失时代感;这就是《文化苦旅》。 这本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身在苦中书,潺潺流水情。 足陷方寸地,文旅意悽悽。 不觉油纸暖,闲话道沧凉。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人人都渴望着“诗与远方”,那么作者眼中的“旅”怎么就变成“苦”的了呢?苦的倒也罢...

  • 读《文化苦旅》有感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 余秋雨的《文化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名为《文化苦旅》的电子书,刚开始只是随手翻了几页,没往心里去。 昨天一个人在...

  • 读《文化苦旅》有感

    今天空暇之余随手翻开《文化苦旅》,之前未读之前,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苦涩无味的,如今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首先翻看了原版...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天地间都被染上了纯白的色彩,世俗的喧嚣被一时浇灭、掩埋。在昏黄的灯光下,读到这般滋润慰藉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计划,十天读一本书。并且规划每天读三十多页。 这个过程既艰辛又享受。艰辛是由于,每天要抽课外时间来一页一页的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wr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