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历史读书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 长大远去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20:16 被阅读424次

今天空暇之余随手翻开《文化苦旅》,之前未读之前,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苦涩无味的,如今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首先翻看了原版初序,初序中的一句话着实让我震惊: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择,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时还会把自己弄的挺苦恼。其实真的有点理解不了为什么余秋雨会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在看内容的时候觉得他写的轻松潇洒,浓浓的文化气息能从文字中感受出来,原来心里却是这般感受,一提笔就会感受岁月徒增,是呀,这场文化苦旅并非是我能理解的,其中的苦涩也并非能轻易读懂的,总想去我特别想去的地方,即便我也不清楚远方有多远。初读时,以为他走的地方就是一些山山水水,自然风光而已,然而忽略了“文化”的所在。而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山水”,读到这儿,我突然有一些理解了,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足迹。就像去看“悬棺”能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吧,记得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大概就是历史告诉我们种种的不可能,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让人清醒却又沮丧的一点吧。而我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因为尚未理解到历史定位吧,待到重重叠叠的人伦定位后,职业定位以及其他定位把人团团围住,像是一堵城墙把城内的人围住再也出不去似的,最后只能像《金色池塘》里的那对夫妻,不再企望迁徙,听任蔓草堙路,这便是老。边看边想,大概是太年轻了,对老的概念并非那么理解,而我眼中的老大概还是年纪大了吧,而并非是阅历丰富的老,像余秋雨所说: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读他的文字我还读不到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读到牌坊时,我却只能想到女人的贞洁,那一座座牌坊无非是对那些女人:“从一而终,寡而不嫁”事迹的一种表彰性的标志物,而背后对所谓的“贞洁”的崇高的理解,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剥削,一种对女人追求幸福权利的剥削,我庆幸自己活在新的时代里,没有遭受这样思想的摧残,然而我却想到普法栏目剧中的《莲花闹海棠》中的杜家,为了维护那一块牌坊所付出的代价,我也读到了那些守寡女子被提婚后的自杀。生命的代价就是为了维护所谓的贞洁,为了那寡而不嫁的高尚。

读《文化苦旅》有感

相关文章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不久前,老同学中贞健从外地给我邮来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发表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一本书曾遭人批判,命运多舛却又被中国许多读者喜爱;有一本书,三代同读,却不失时代感;这就是《文化苦旅》。 这本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身在苦中书,潺潺流水情。 足陷方寸地,文旅意悽悽。 不觉油纸暖,闲话道沧凉。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人人都渴望着“诗与远方”,那么作者眼中的“旅”怎么就变成“苦”的了呢?苦的倒也罢...

  • 读《文化苦旅》有感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 余秋雨的《文化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名为《文化苦旅》的电子书,刚开始只是随手翻了几页,没往心里去。 昨天一个人在...

  • 读《文化苦旅》有感

    今天空暇之余随手翻开《文化苦旅》,之前未读之前,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苦涩无味的,如今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首先翻看了原版...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天地间都被染上了纯白的色彩,世俗的喧嚣被一时浇灭、掩埋。在昏黄的灯光下,读到这般滋润慰藉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计划,十天读一本书。并且规划每天读三十多页。 这个过程既艰辛又享受。艰辛是由于,每天要抽课外时间来一页一页的读,...

网友评论

  • 4d8a5e46caf8:原版的酒公墓被删了很难受,后面好多都换了
    长大远去: @六十三号的叹息 嗯,
  • 9593a50a1520:我刚刚读完,写的太好了,前期的宁古塔到后期的巴金百年,可以说是对文化的总结
    长大远去: @事在人为_103c 嗯😊😊
    9593a50a1520: @长大远去 ,我看了一遍粗略的过了一遍,准备在细看一边
    长大远去: @事在人为_103c 嗯,还在继续阅读中,😬😬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z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