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我已经不爱笑了,脾气也越来越没那么温顺,就像一只随时准备炸毛的猫。”
一个刚刚工作的网友这样形容工作后的自己。
下班回家就轻松了吗?
不,其实只有加班后的回家路,那路上的一个小时可以算得上轻松。
虽然拥挤,可地铁上的通勤路,却是唯一能让人喘口气的地方。
真正摧毁一个人的生活的,是“工作后压力”。
一天最轻松的时候
是下班之后、到家之前
职场压力不尽相同,却大多相似。
每天一睁开眼就要准备出门,楼下买个早点路上吃,匆匆忙忙赶到水泥格子里,又是一天的工作在等待。
虽然每天自己累死累活工作,却总是感觉精力不够用。
程序员总有敲不完的代码、编辑从没有处理完的稿件、搞设计的要面对永远不满意的甲方、做销售的天天有难缠的客户……
怕领导的期望太大,自己又没做出什么成绩来,焦虑心理反复纠缠;
也有人总觉得自己被上司挤兑,又是白纸一张,什么都不懂,做事情畏手畏脚;
还有人只是一头扎进工作里,又害怕同事嫌自己不会交际,不懂人情……
有一个关于“工作后压力”的调查,点赞数最高的一些压力来源,个个让人窒息:
“来自忙碌不堪却没有变强。”
“想到那堆这周不想做拖到下周的事情,周末都过不好。”
“日复一日做一样的事情,量变却不能引起质变。”
“与人相处很复杂,想法意见从来不被采纳,越来越没有工作的激情。”
中国社科院做了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
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大约为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以上。
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来,你不得不接,回家也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
半夜12点,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分界线。
每周日到周四,如果一抬头就猛然发现已经过了12点,整个人一瞬间变沮丧。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又要重新面对一切。
只有回家的时候,虽然坐地铁时被挤得两脚离地,却觉得自己有了短暂的自由;
打车回家的,甚至希望多堵会车,才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静。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高赞回答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
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下班路上的这段时间,所有野心、期盼、伪装、琐碎,全都可以抛开,短暂的逃避排解不了压力,可是确实有用,它能让人停下来喘口气,然后继续上路。
90一代的迷茫
“我的未来在哪”
有记者采访一个毕业后入职一金融公司的90后男生,他有个性,颇有主见,不愿阿谀奉承、迎合同事。
因此,他毕业3年换了4份工作,以至于再投简历都会被怀疑不靠谱。
最后他身心俱疲,逃到某高校读研;
在外企工作的小李,踏踏实实,收入也很可观。
可她选择了辞职,单调重复的工作让她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一眼就能看到头。
因为羡慕表姐国外丰富的生活,她最后选择辞职出国留学。
“职场人际关系太复杂,我每天都被无意义的办公室斗争折磨。”
“在大学我可以自主选择靠近欣赏的人,但在职场里总是被迫接纳讨厌的家伙。”
“宁可在大学图书馆安安静静看一天书,也比在办公室重复忙碌一年有意义。”
这些都是在职场中受伤的年轻人的心声,也是大多数初入职场者的迷茫。
一些新入职场感到不适的年轻人,选择了逃回高校读研或出国留学来逃避压力,出现了“人口迁移”潮。
把学校当做避难所,成了不少职场受伤的年轻人的选择。
不知道生活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努力有没有意义。既不想生命被浪费,却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逃离职场只是一个暂时选择,辞职后是否有更好的工作或出路,年轻人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
“第一批90后脱发”“第一批90后开始养生”的调侃背后,是“90后”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用生命工作的苦衷。
当代年轻人的压力来自何处?
房子、车子、工作、爱情,甚至是朋友圈里隐隐较量的“品味”。
就像每天把自己塞进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车厢一样,他们簇拥在生活的密封瓶里。
短暂逃避现实,才能在人堆里喘一口气。
除了工作,结婚也是90后被逼考虑的“头等大事”。
没结婚的对婚姻充满恐惧:
被生活束缚得快要窒息哪里力气去接纳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安顿好又如何同别人携手余生?
结了婚的对生活充满焦虑:
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原以为在爱情的笼罩下婚姻是镜中花水中月,结果除却鸡毛便是蒜皮。
当人们在恐惧婚姻时,何尝不也是在害怕生活。
与其拼命摆脱
学会处理压力更重要
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里说: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受锤是一定的,但受锤的过程,能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却不是不可改变的。
美国有一项追踪了30000个成年人整整8年的研究。
以询问“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经历过多少的压力”为开始,同时,被测试者也被问:你们相信压力对健康是有害的吗?
最后,研究者会公布被测试者的死亡记录。
那些在过去的一年,经历较多压力的人们,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这只是针对那些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
经历较多压力,但是并不认为压力对身体有害的人们,相较而言,没那么容易得病、死亡。
他们的死亡风险在这个研究的所有测试者、包括那些经历相对较少压力的人中,是最低的。
哈佛大学也做过实验,在参与者通过了社会压力测试之前, 他们被告知:人的身体对于压力的反应是有利的。
“如果你呼吸加快,没有问题——这将使你的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
结果显示,那些认为压力对他们有帮助的参与者,不仅感受到的压力大大降低,更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自信。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身体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一般在紧张的时候,人的心血管会收缩成上方圆圈的样子,这也是为何长期压力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但研究中的被测试者相信,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们的血管呈现放松的状态,与一个人开心、收到鼓舞时的表现类似。
这就是压力——你怎样看待它,才至关重要。
美国海军上将小威廉·哈尔西说:“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只有普通人迎接的巨大挑战。”
比起摆脱压力,更善于处理它才是对的。
《纸牌屋》里的Claire,白天再忙晚上也换上紧身黑色运动衣出门跑步。
无论是冷静对待劳工组织抗议,还是将商业计划免费送出,她从开始便清楚自己的欲望。
面对丈夫出轨、工作不顺、牺牲职业生涯……她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告诉所有人:“I don't care” 。
生活对谁而言都是一地鸡毛。
但你可以从压力中开解,在经历里成长。
能从生活的重压下挺过来的,不是智者,就是猛士。
日子想过下去,希望要在手里,正如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在慢慢受锤的年龄,偷偷喘口气,也希望你不要丢掉那份生猛。
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给和你一样默默奋斗的朋友吧,你的努力,很多人懂。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
留言跟鹰叔分享一下
年轻人,你压力大的时候怎么缓解?
- END -
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吾聊职场”,每日学习5分钟,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