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你看不惯的人,每一个你讨厌的人,都是你不愿意面对的另一个自己。
以这句话为参照,我来看自己,我发现:它在提醒我如何做人,如何做得轻松、自由。
不是吗?“角色定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看他是圣人,他就可以教导我。我尊重他,他便不会轻视我。
首先,我的“澄清”,对方是否愿意接受?
那天,我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只是一味地想要帮助和探索。
难道是我需要对方的抗拒吗?我需要成长,不是吗?哦,我幡然醒悟。是的,因为我有需要,所以勾引对方来成就我。丨这么说的话,对方就是在帮我如何处理与关系沟通中的阻抗吧?丨那天,对方看似不接受,其实是在无意识地提醒我(完成我的成长)。丨可不嘛?万一,访谈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去扭转呢?丨原来是这样哈……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如果我作为一个学员、一个伙伴,去和权威讨论他自身的问题,分明权威无法接受(除非他愿意自我暴露脆弱的部分、除非他愿意承认自我未涉猎的部分)。如果我只作为一个观察者、聆听者,似乎就不必招来对方的“不接受”了,也就是吃不到对方的“闭门羹”了。丨是这样的。这是我刚刚发现了,惊喜哈。
好,再来说前面那句话:每一个你看不惯的人,每一个你讨厌的人,都是你不愿意面对的另一个自己。
同时,我又有一个新的感悟。对方呢,不能接受我的一个论点。因为对方愿意作为一个受害者,他不愿意从受害者的身份中跳出来。他没有去考虑如何达到自我满足,如何创造自我满足。他自愿坚持一贯模式,这样就可以去抱怨母亲,或者投诉内在的母亲,或者投诉命运,或者委屈得不行 还无处投诉……对方坚持做一个受害者的话,没有人可以把他拉出来。|所以,他不接受。他必须保持不接受,保持一个受害者身份。他需要证明:他已经很努力、很拼了,但是还不能成功,都是事出有因。丨所以,别人无法走进他,他也不允许别人走进他。可能他觉得别人没资格、不能说服他……于是,不改变,他还会吸引一些类似的对待。
再回到我自身……之所以有了那个互动=我将自己看到的部分直接讲出来,其中,我将“帮助爸爸”的想法 投射到他身上了。此刻,我十分清晰他需要这个投射,因为他需要“被肯定”权威身份,或者他也需要成长吧。丨现在,我选择收回我的投射;我选择及时觉知,不坠入别人的投射。
董董,恭喜你,又往前迈了一步!感谢CLS的成全!默默祝福他!
谁让你心烦,就用爱心祝福他。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谁都有可能成为希特勒,
谁都有可能成为特雷莎修女,
这完全取决你的选择。
董董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