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又决定加入一个项目搞一下。这是今年我加入的第三个项目,三个项目中除一个是以学习为主,其他两个项目都是可以获利的项目。我所说的项目都是在业余时间搞的副业,非自己的主营业务。所以,才会有朋友经常问我是不是离职了,转型了。
貌似,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在国内掀起了一个失业潮的同时又兴起了副业潮。对于副业,有的人在自己的兴趣领域钻研;有的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索。副业的初衷,80%的人都希望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要么是成就感、价值感或者是归属感。但一旦深陷其中,很多人便很快的发现并不是自己当时期待的那样美好。
梦想很丰满,现实的确会很骨感。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也算是时刻提醒自己,凡事都不能期待过高,还有一点就是没有不劳而获。就算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砸到你头上的也许是鸟屎。无论决定做任何事,都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超出能力边界一些。否则,会带给你无限的焦虑!焦虑值越高,失败率也越高,退出就会更快。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副业,在没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动力点是不同的。所以,决定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决定之后你打算怎么做才是关键。
我在加入第三个项目之前,决策要素是如果我失业了,当下我能做什么?是否会选择这个项目?因为投入成本小,可操作的成本低,尝试的可能就比较高。风险点在于,竞争激烈,没实战经验。当下做什么竞争都蛮激烈的,不做才没有竞争。没有实战经验这点来看,分析了下我可能去做的模式和资源。与同行者对比,我的优势在于写作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也可以先照猫画虎。
决策的心理过程中,我觉察到自己对这个事情的初衷有些不正。对事情本身的期待过高,是影响心态的点。当心态不对时,会导致思维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那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起步目标,就是开始的第一步。
1、了解平台
2、选择适合自己分享的产品,了解产品的原理
3、制定适合自己的推广方案
制定目标的过程,是帮助自己澄清怎么做的过程。有了目标,才能明确如何实现目标,才能督促自己思考如何做。
在目标的驱动下,采用PDCA的模型,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优化方案,从而促进目标更快达成。
最近,对自己的觉察多了,好像自己也更理性了。无论做成什么事,建立对自我的觉察,都可以有效帮助自己情绪化,感情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