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见证之下,洪秀全这个人却在不同人眼中分出了两种形象:第一个,他作为当时清朝的革命先驱,向腐朽不堪的大清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为将来的民国成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有的人则换了个视角去看待洪秀全——认为他是一个暴虐无能的君王,而且在统治过程中又是一个妄称是上帝次子的神经病。那么在你眼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只能进入当时的历史去勘察其真相。
在广州降生了一个男儿,他就是长大后的洪秀全,因为五行缺火,所以小名叫火秀,他家庭虽然比较贫困,但由于他是家中最后一个,也就是最小的孩子,所以倍受宠爱,他的两个哥哥都得去种地,他则被父母送去书院读书。小时候的他,学习非常好,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了天赋,村里的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量——能够光宗耀祖,于是当他上完了学就带着雄心壮志去考试。但是在第一次考秀才的时候,他却没能考上。他为靠这个秀才准备了好久,但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却对他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他心里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以前非常强的自信心在这一刻全部崩塌,因此他生了一场大病,在生病时还做了个神奇的梦,这时后面洪秀全成功的引子,做的梦就是关于一个神明在训斥孔子,孔子连忙大喊神父我错了,饶过我吧!并且上帝认为洪秀全是一个将来能成大业的人,而且什么儒教和孔子都是废物。
这些东西似乎在当时给了他一些信心,过了几十天,他那近乎要入土的身体却突然好了过来。那么现在他是否要再次去参加科举呢?其实啊,若是我们从大一点的角度来看,他小时候只是在那个村中的佼佼者,如果从全国来看的话他确实考得不好,落榜其实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所以他抱着想要靠科举光宗耀祖的心在此时终于绝望,因为他到了30岁仍然没有考上秀才,于是他气愤地将所有书都扔了,并报有非常大的抱负,带着气愤地说:“等自己创立了国家之后再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科举制度!”
在这一段时间中,他偶然翻到了外国的盗版《圣经》的《劝世良言》,他开始认真钻研这本书,当他突然回想起原来做过的梦,原来这就是上帝!他悟到了孔子的大道绝对是没用的,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天与地!他决心要传播上帝的真理,唤醒世人,扫除妖魔,还以这个世界清净!随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传教之路。在此时,他也改名为洪秀全,因为他的小名字火触犯了上帝教的规定。而他也自信得封自己为上帝的次子。
他当时是真的全心全意崇敬上帝,他首先砸掉了孔子庙上孔子的牌位,这件事在村中搞得沸沸扬扬,村里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所传的教。于是他便离开着这些顽固不化的人,走出了自己的村庄,前往穷困的广西地区传教,他仅在两年的时间内他便发展出来了2000多位忠诚的信徒,并创立了“拜上帝教”。
五年后,鸦片战争发生了,广西一片地带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干扰——那里盗贼四起。在这个时候,为了抵抗这些盗贼,地方富裕的本土人组成团队互相保护。然而,他们拜上帝会的贫困之人也组成了一对。他们两队之间却引起了一些冲突。然而,官府的人当然更保护这些赋予的人,所以说许多拜上帝教的公众都因为这件事被抓捕,本来就贫困的洪秀全,不得不到处筹钱去赎那些被抓的人。由于会中多是贫苦之人,他们奔波到各处,都是徒劳无功的,一时间,会所中许多的人都失去信心,凝聚力颇受影响。
洪秀全的教诲被地方政府和富裕的人们所压迫,但是在洪秀全的宗教上所讲的“面临这种压力需要的就是忍耐和谦卑”,洪秀全是否要遵循这个规则呢。忍耐确实能避免纷争,但是生活会变得非常的艰难,从另一方面讲洪秀全不是纯粹的宗教领袖,于是洪秀全想: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必定不能完全按着教义上的来约束住自己,他变想法了,心思转向了推翻满清,也是许多人心中想要去走的路!
他想要建立一个的理想的社会名叫太平天国,随着洪秀全的38岁生日来临,他也立即掀起了起义,在这场起义中,大家都不留辫子,太平军的形象也因此产生。他们以宗教的信仰为支撑,一波波的攻势对大清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太平军势如破竹,打的各个军事重地连连败退,而且在战争之中还有一个好事儿,他在岳州找到了当年吴三桂反清留下的大量武器,实力也因此大为扩充!在这个时候,起义的人已经达到了50万人,最后他们攻克了军事重镇——武昌,已经近乎把南方一半的土地都打了下来。那么下一步所要攻克的地点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北京,但是远一点儿;第二个地方就是去相对近一点的南京,江南物产丰富商业繁荣,对于穷苦的太平军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能让他们天天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们趁势进攻北京,如果他们能取下北京,也就相当于得到了整个中国的版图,虽然说有一定风险,但是他带来的好处是比去南京要高几百倍的。自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只去北京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洪秀全最终却没有选择去攻打北京,而是选择去攻打南京,但是虽然南京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打下来也是非常的容易而且非常划算,因为清军非常的腐朽,在1853年,南京就被全面占领,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国也真正的开启了。
此时的太平天国势力如何?在那个时代,他们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首先从太平天国跟大清关系角度来讲,大清首先是大多人信奉儒家文化的,但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是极力反对的,所以说,首先他们与大清是不可能走到一条路上的,以及与大清的许多读书人都是无法相处的。怎么从外部来看呢?就像跟当时英国人交往?但现实是,他们也是无法互帮互助,因为洪秀全一直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那么这件事在英国人那里他们肯定不同意洪秀全这个说法的,还有他们信奉的是盗版的圣经,所以西方列强当然也不愿意与洪秀全交往,就是不愿意帮助他。而洪秀全自己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自然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帮助与授权。所以洪秀全只能靠自己他只能继续遵循自己的神圣使命,去降妖除魔。
立国了自然就已经安心了,洪秀全决心将全部精力放在拜上帝教的观念理论研究之上,他对于拜上帝教的崇拜已经是走火入魔,所以说他需要将自己的政务先搁一搁,至少先重新编出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拜上帝教的理念。这个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至少也是需要几月几年的,毕竟不光是圣经,劝世良言也是很厚的。
于是,他把内务政权交给了东王杨秀清去处理,在天国刚创立的时候,国家的各种规则,各种纷乱都是由杨秀清处理下来的,太平天国的未来形势在此时被杨秀清带领的非常好。
虽然说杨秀清跟着洪秀全一路打仗,在建国以来也做了不少事物,但是他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要自己手握实权了,所以也是被上帝附体的人!他非常希望洪秀全亲口说,这是许多都是东王,也就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并且想要称自己为万岁,他不光是想要洪秀全这么说,而且还有一种在逼他的感觉。而且这个万岁的称号要用于他此后四代的孩子身上。杨秀清这个要求看似只是放一个名号承认一个江山是它打下来的,但是这毕竟对于洪秀全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当洪秀全承认了杨秀清所有的要求之后,杨秀清的地位其实也就跟洪秀全没啥差别了。显然杨秀清做得有点过头了,在太平天国这个信奉上帝也就是神是最大的规则之下,杨秀清竟然也要称自己为天神附体。洪秀全自然会非常的不满意,那么他究竟是要容忍杨秀清的作为,还是要整治一下杨秀清呢?容忍这一条路的话按理来说不是行得,因为杨秀清他的军事政治才能都比洪秀全高得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领导力,打仗能力都很一流。但是洪秀全心里是100,000个不愿意,而且杨秀清这个人吧,他对洪秀全的威胁是若隐若现的,一旦给他封了这个地位,那就是完全可以从正面我威胁到洪秀全,诶!此事真是后果难料,所以应当立即诛杀……在1856年深夜,洪秀全派伟昌辉等几千人前往杨秀清的东王府将杨秀清诛杀。对于洪秀全来说,当然是把杨秀清杀了,就已经算完事儿了吧,但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那伟昌辉等几人对于杨秀清可是有深仇大恨的,血洗东王府不说吧,洪秀全还能接受,但是为昌辉那几个人对于杨秀清的仇可是非常之达的,他们在那里真的是杀疯了,滥杀无辜吧,跟杨秀清有关无关的人全杀了总共约两万多人,死去的人血流成河,然而使洪秀全更加啊气愤的,就是那些被杀的两万多人大多都是太平军的骨干力量,这无疑是伟昌辉犯下的滔天大罪。在洪秀全这边的石达开前往制止他们的暴乱,结果原本跟石达开关系还挺好的伟昌辉真是杀红了眼,反而认为石达开在反对自己还追着石达开想把他给杀了,不过还好,在最后石达开终于将伟创辉这些人给杀死了,这次恐怖的经历称之为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石达开也因此被尊为“义王”
他在民间的名望非常之大,成为所有人心中最理想的大臣也就是辅佐洪秀全的人。洪秀全经历了这么多,心中可谓是忧虑不已,那么他又是否能信任这个新人石达开呢,他又怕石达开为太平天国引起霍乱,又不舍得石达开这位强人离开。洪秀全想到了一个制衡石达开权力的方法,就是将自己那两个在老家务农的兄长封为王,方能控制住石达开,如此一来石达开虽然说能做事儿,但是几乎是已经没有施展手脚的空间。然而他又怕因为权力和功劳太高,在此再次引起霍乱,为了自保,石达开悄然离开了南京,但他被称为不义王不是是虚名而来的,他是真的非常忠心的一个人。然而他在走的时候,带着忠于他的部队也全部离开了洪秀全,当他得知之后非常的难受,他极力挽留石达开,但是石达开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没能回心转意,径直离开了南京。还好,石达开所提拔的两位将领没有离开天京,在天京事变以后,李秀成和陈玉成一直在收拾天京事变的残局。1958年两人带兵再次攻破,将北大营以及其他许多清军的地方的打击力非常之强,他们两个也是成就满满,洪秀全总算又得到了两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李秀成也被分为忠王。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从台湾来到了南京,虽然说他跟洪秀全的血缘上没有多大点关系,但是洪秀全知道他有一点儿政治能力后就立刻就封她为军师干王,总理天国朝政。怎么说吧,这个洪仁坤的能力也是不菲的,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竟然使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有了一副重建的中兴气象。
不过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李秀成以及洪仁坤的资历与才干难以复众,大家对于他们两个人封王的事儿都有些许不服,而且最是洪人坤是一上来就被封了各种地位,大众们非常的不服。但是啊如此一来洪秀全的手下又变得多了起来,手下一多吧,造反的可能性就大,洪秀全心里还是忧虑不已。他依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人的造反,所以他想避免这些事情,可是他有根本没有好的办法,洪秀全苦思冥想,最终干脆不想索性大肆封王。这样一来洪秀全就是“有功就封”这样不光能笼络人心,而且还能牵制李秀成和洪人坤等人。然而这样的反噬效果实在太强,造成的后果就是整个南京中就有2700百多个王,而且每一个王都想要自己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因此整个天津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所造成的后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在当时有一句民间的话叫做“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这群王侯架空了天国的经济,在1861年清军在曾国荃的攻打之下,太平天国的军队无粮无兵无援救。李秀成作为将领也完全的绝望了,他建议与洪秀全一起逃跑,委婉的说是“让城而走”但此时似乎是被各种烦心事儿扰乱了头脑的洪秀全十分气愤,对李秀成非常的失望,他坚定而富有信心的说:“来自上帝的天兵会将清军击溃。”这场的战争从1860年就开启直至1864年的洪秀全还没有离开天津。他因长期受困结果直接病倒。他仍然在宗教信仰的癫狂之中,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仍然是不愿意服药。那自然他就要去世了,于是在去世之前他发了最后一道诏书:简言意思就是大家不要倒下,相信我,我会带着天兵回来的!于是过了两天后他就悄悄地上天请兵去了。在洪秀全去世之后,三月清军就轰爆了天津城的城墙,于是天京被彻底攻破,太平天国也不复存在。
在我们看来啊,洪秀全吧,他是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连秀才都考不中他在宗教的信仰之下心中带着唤醒世人的念头革命,前期风调雨顺的攻破了清军的重重军事重地,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想国。但是吧,再换个方面,虽然他攻打大清是势如破竹,那也是因为大清的极度腐朽,其次他的政治才能有,但是完全不够,在后期,随着信仰的褪色以及内政的腐朽,洪秀全做了许多错误的选择,然而在后期我们也可以看出洪秀全所信仰的宗教在处处都成为了他的绊脚石,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无疑是一套新的政治体系,就像我们中国花了几千年,葱夏朝到清朝所创立的政治体系也是不完整的,处处有漏洞的,那么自然洪秀全所创立的一套新的政治体系,自然不好,会将他带入了历史中的一个历代王朝都会掉进的大坑中。在重重权力与信仰的枷锁之下,太平天国也终会陨落。伟大的理想国,该如何创立自然是需要一套新的政治体系,而这种政治体系不能再次落入古代王朝的旧泥潭。当然是需要在清朝完全覆灭之后继续探索创新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