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公"传说

作者: 黄潮在高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7-10 07:20 被阅读0次

在乐山,如果说起豆花饭,"永善公"的豆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一头雾水,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却津津乐道。那是一家仅存在了三四十年的餐厅,却影响了几代乐山人舌尖上的回忆。

"永善公"餐厅的地点在较场坝口子上,招牌横置,黑底金字,榜书,有唐人写经体的风格,大约那个时候我正在临帖习字,见了法书总在心里揣摹。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想来大约和宗族姓氏中的表字有渊源,中国许多姓氏,比如唐姓、邹姓、吉姓等,都有一房叫"永善公"的。

较场坝过去是岷江东岸的人进出乐山城的大码头,热闹的很。著名的迎春门渡口就在旁边,去大佛寺上香的人,去往五通、井研远行的人,都要从渡口过横渡去篦子街车站坐车。很长的时间,岷江上没有大桥,东边河对岸的汽车进不了城,江上尽白帆,船只来往多。

"永善公"是以卖豆花饭为主打的平民餐厅,配套的有凉拌白肉、白切鸡,不卖炒菜。自我有记忆,因了母亲在河对岸大石桥、后来又在东嶽庙小学教书,进出乐山城的时候多,"永善公"像是我家的食堂。首先是价格实惠,味道正宗。一个人单吃豆花加碗米饭,只要一角二分钱。豆花八分钱一碗,配一碟蘸水,许多喜欢吃蘸水的,一盘不够再加一盘,需要再出三分钱。

那时候吃饭凭粮票,豆花由服务员用托盘装了送上桌子,米饭则要自己去端。有服务员守着一个巨大的木甑子,蒸一甑子米饭怕要几十斤大米。把饭甑子从锅里抬下来,是用很粗的麻绳在甑子两边挽个大节,用抬扛穿过,由两个壮汉小心翼翼的抬起放在一个专门的架子上,热气腾腾。舀饭的服务员手拿一白铁皮做的量筒,放入米饭,刮平,倒入白瓷碗,米饭的形状如顶帽子,俗称"帽儿头"。量筒有几种,从二两到半斤不等。

"永善公"不卖早堂,大约十点半左右开门,门口巳经等着许多吃饭的人。房子是平房,南北朝向,三个大开间,前堂后厨,进门就是饭桌,后面有个半腰隔断,几口一米五直径以上的大铁锅支着,里面要么是豆花,要么就是半成品的豆花,一天不晓得要卖几大锅,一概热气腾腾。餐厅只要一开门营业,十多二十张方桌不一会就坐满了。

到了午饭时间,不大的空间全是食客,许多桌子旁边,都站着等第二轮的食客,那个时候也不时兴在馆子外面摆上凳子排队,想进"永善公"吃饭的人太多,桌子太少,只要看见坐着吃饭的人,饭菜吃了一半,就赶紧站在人家的后面,也不管什么礼貌。

性子急的人,甚至不征求巳经坐着吃饭的人意见,直接把自己的一碗豆花放在桌子一角,挂角站在边上,三刨两爪风卷残云就把午饭解决了,临走,还不忘去舀碗豆窖水喝,又甜又香,抹抹嘴,心满意足走岀门去。

有回我和母亲去吃饭,母亲排队买饭,我找位子,见有两个人面前的豆花都光碗了,一盘白肉只剩下两片肥肉几叶大葱,以为人家就要起身走人,还以为今天运气好,进门马上找到坐位,谁知道那是两个喝酒的人,屁股象是钉在板凳上,话题从前三代讲到后五代,我妈找到位子,赶紧过来把我拉过去,从此以后我永远记得,男人一旦端起酒杯,只有两种人,得意的和失落的,前者指点江山,后者品评人生,人间时间快,壶中日月长。

记得有一段,去"永善公"吃饭的人太多了,干脆取消了板凳,饭馆里只有桌子,大家都站着吃饭。服务员双手抬着一张长方形的木盘,上面层层叠叠摆了三层豆花,口里喊着,"借过,借过",快步流星穿梭在吃饭的人群中。饭馆不提供坐位,天下奇闻,真是奇葩!

这样的热闹拥挤,天天如是,一直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清静下来。过去"永善公"只卖午餐,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饮食服务行业也卷入了运动,说是为了全方位向人民群众学习服务,开始卖起晚餐。我去吃过几次,印象不深,似乎没有午饭时间"打拥堂"。

"永善公"什么时候关门歇业我不知道,那最后的一锅豆花,最后的一群食客,不知道有没有人留下印象。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离开了乐山,就像所有热爱故乡美食的人,"永善公"饭店漫漶的乡音,飘逸的正宗豆花香味,麻辣鲜香的蒜泥白肉,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一旦吃到熟悉的食材,舌尖马上涌出故乡的情绪。

"永善公"的名气不摆了。这些年互联网发达,我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永善公"的文字,我把他们一并记录下来。

  1943年,乐山土生土长的黎渊如在乐山较场坝搭了个棚子,一边卖茶,一边卖豆花。“永善公”取意于“永远善良公正”。(我以为这个解释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永善公"三字应该与宗族姓氏辈分有关,民国以前,人们在姓和名之外,成年男子都有一个表字,供外人称呼,比如三国时代的刘备,字玄德,近代北大校长傅斯年,字孟真等。同类的还有乐山的"品一公",专卖酱菜酱油。)这里的豆花从推磨、烧浆到点制,都非常讲究,豆花又嫩又绵,直至豆花吃完,锅里都看不到一点残渣。其豆花蘸水与众不同,佐料多达12种,腌制的腊肉香肠也颇具特色。1963年,朱德总司令来乐山时,吃过永善公豆花后大呼过瘾,一口气喝了四五碗豆花水,并送黎渊如一盒“中华”香烟以表谢意。

这是比我老的老人的回忆。罢了,一个时代的味道就留给那个时代的人吧!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传统的餐饮企业也很少活过百年,即便有,也只是留下那个名字而已,其精髓早已随风,这是这块土地的宿命。我们的舌尖深处,除了小时候的记忆,除了母亲外婆留下的记忆,一切都会随风飘散。

遂宁出土:南宋斗笠碗

相关文章

  • "永善公"传说

    在乐山,如果说起豆花饭,"永善公"的豆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一头雾水,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却津津乐道。...

  • 书名《乐山的雨》

    目录 1:"永善公"传说 2:花香乐山 3:三伏天说酱 4:乐山秋色 5:豆花饭 6:王扁的王气 7:草堂寺忆旧 ...

  • 魏永善

    魏永善魏永善,男,1984年11月生,昭通永善人,勤奋刻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 姓名:魏永善 籍贯:昭通永善...

  • 书香飘逸校园 阅读点亮人生

    书香飘逸校园 阅读点亮人生 ——永善县示范小学“书香校园”申报材料 十九大以来,永善县示范小学始终根据《教...

  • 勤奋创造奇迹,坚持铸就辉煌!

    这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受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党委政府派遣,作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代表去参加永善县...

  • 人龙传说

    请点击-人龙传说 欢迎关注鄙人公号!

  • 有温度的城市|永善

    每次在夜幕拉开帷幕 做完一天的工作 拖着疲惫的身子回窝 街道早已亮起温暖的灯光 这算是为晚归人预留的璀璨星光吧 带...

  • 《<史记>研读》107:齐太公世家(二)

    齐太公世家(二) 传说吕尚大约活了一百多岁后才去世,他的后人丁公吕伋、乙公、癸公慈母、哀公不辰先后继位。...

  • 故事两则

    武侠梦 我们的主人公陈小画,从小立志要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在听了很多武侠传说后,他突然开悟了,大凡传说中的主人公,大...

  • 巴公大葱最早的传说

    早在3600多年前的夏末时期,夏桀无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善公"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fp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