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个朋友,如今已经40+。那天聊天说起,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虽过去10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很不开心。
那是她26岁那年,坐火车出差去昆明,距离比较远,需要在火车上坐一夜。可她那天怎么也买不到坐票,只能买张站票,先上火车再考虑补票。
不巧的是,关键时候,她“大姨妈”又到了,对于一个有痛经史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噩耗。
她在车厢中寻觅了一阵子,发现有个姑娘旁边有空位,那一刻,如同在沙漠里见到绿洲,希望的火苗在心里蹭蹭的窜起,顿时觉得自己这一夜,终于有着落了。
然而那位姑娘,一脸严肃的让她起来,还特意告诉她:“这三个座位都是自己的,自己买来就是为了睡一觉的。”
我这位朋友很不服气,就和对方理论了几句。还被对方狠狠的怼了一句:“谁让你自己,没买到座位呢?”我朋友想了半天回了一句:“那你咋不把整个车厢都买完呢?”
毕竟还有很多人买的站票,眼巴巴的看着这些位置。后来售票员过来检票,看到一个人拥有三张票也很无奈。
后来我朋友出国去过很多地方,带着女儿在很多地方都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加之现在铁路部门,早就落实了一人一票的实名制购票,那一次的不愉快的经历,几乎快要被忘掉了。
只是那天我们聊起,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在公共场合丢脸成为热点,并且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时,尤其是那些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冒犯到别人的利益,还不自知的人。
她的记忆里,这件陈年往事又一下子活了起来。
我帮她分析,其实那时对那个姑娘那么生气,主要是因为她的行为违背了一种基本的公平。
火车这一类的公共交通工具,票价是要考虑成本和大多数人承受力,说白了就是国家为大家提供的基本出行的保障。
相对较低的票价本身已经决定,这不是个性化的奢侈性选择,而是一种普及型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如果想要休息得好,完全可以自行选择更适合的出行方式,根本没必要占用大家的公共资源影响他人的利益。
想一想,多少人缺乏边界感却不自知,就是我们总是出现各种奇葩社会新闻的真相。
02
朋友讲的这件往事,让我想到孩子生活里经常发生的一件小事。看起来毫无关联,却是同一种本质。
这是和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有关的事。他每次睡前洗完澡,就总是急匆匆地冲出浴室,喜欢边擦水边上床,浴巾总是随意地扔在一边。
最开始,我没太在意这个问题,后来突然发现,在我的多次提醒下,这个问题始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像牢牢粘在地上根本不能轻易撕掉的“牛皮癣”,我这才引起重视。
就算是现在没有住校,孩子总有一天要住校,总要有在寝室里和同学们共同生活的经历。不好的习惯,就会不断地去破坏他和别人之间的必要的边界感。
在自己的房间里,随便放置一下东西,可能并没有影响到别人。但如果住寝室,把这种略带潮湿感的浴巾到处乱放,只要不是放在自己的床上,就会影响到他人。
可谁又会把带有潮湿感的浴巾放在自己的床上呢?
这种不把浴巾及时挂回位置的做法,在未来显而易见的集体生活中,就会形成人与人关系的一个潜在“雷区”。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一旦聚积起来,就很容易成为积怨已久的大事。
于是我苦口婆心对他讲个不停:“这个世界不可能以自己为中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边界意识,不能随心所欲的只顾自己舒服。”
可依然收效甚微。
接着我又改变了策略,养成了一个每晚等他快洗完澡的时候,我就站在浴室外面,提醒他擦干水分再从浴室出来的新习惯。
的确,现在看来,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有效地监督下,浴巾终于不会长腿到处跑了。
03
我的牙医吴医生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她告诉我,作为一个华西的口腔医生,自己上幼儿园的女儿不爱刷牙,真的是一件让人难为情的事儿。
尤其是孩子的外公外婆说起来这件事,都会忍不住的唠叨:“你还是牙医呢,自己的女儿都还没把习惯养好。”
工作忙碌的吴医生,哭笑不得。后来她发现,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的过程中,只有亲力亲为参与才有效。
她就选择了每天早上在女儿刷牙的时候,走在孩子身边陪着她,连续一段时间后,不爱刷牙的坏习惯看起来算是消失了。
她感慨,给女儿讲再多的牙齿保健知识、看再多视频解读护齿的重要性,再强调多的病人案例都没用,有用的就只是,这种看似最简单的落在实处的做法。
我承认,我也是想起吴医生曾告诉我。这个办法有效,才会做出守在淋浴房外的举动。
的确发现这种简单的坚持,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否则纠正一个坏习惯,真的会变得无比困难。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小题大做的人,但如果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就会觉得现在,就必须要去改变和解决。
否则以后和人相处,就会出现边界感不清楚的问题而不自知。
就像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姑娘,一个人买三张车票满足自己睡觉的愿望,按照当年凭票就坐的原则,还真的就没有办法。
她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我花钱得到的。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到别人的边界,甚至是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就像我孩子那条总是长了腿的浴巾,看起来是一个极小的生活问题,却不知道,这条浴巾正因为随意侵占到了别人的边界,而变得可能令人“憎恶”。
有意思的是,很多成年人身上,各种看似缺乏社会公德心的行为,细想一下,不都证明了多年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至少在划定边界感这件事上是无效的?
最让人奇怪的是,很多人侵犯到别人的边界似乎毫不自知,但对别人侵犯自己却无比敏感。
也不知道这双重标准,又是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的?
我想也许是他们的思维模式中,缺了一个第三方观察视角,没有把自己也当成观察对象的“自我觉察力”。当然眼睛就只会盯着别人,只关注别人哪些行为令自己生厌。
一向爱讲真话的金星曾讲过一个笑话,她带孩子换登机牌,一个中年妇女加塞。
金星孩子问妈妈:“她咋不排队啊?”金星大声回答:“这个阿姨以为来晚了,就没有座位了,所以要跑的快加塞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真的会决定未来孩子能否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受欢迎有自信力的程度。
反之,人与人的差距也是这样拉开的,一旦拉开,绝不是靠学习点书本知识就能弥补的。
共勉。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