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读《课程的逻辑》之十四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读《课程的逻辑》之十四

作者: 苦读的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21:18 被阅读0次

        学校应当从教学的短期方略与长期方略两个层面培育批判性思维,要求把把对话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整合伴有学生的价值观与信念的种种思维技能。

        在“强势批判性思维”中,强调微观技能、宏观能力以及支撑这些技能、能力的心智特征。保尔把这种“心智特征”分为九种:“心智自立”――独立地思考、自立性思考;“智慧好奇”――对世界持有疑问的性向;“智慧勇气”一一认真地直面否定性的情感与认识的意识;“智慧谦虚”――关于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局限性的意识;“智慧共鸣”――把自身置于他人立场的意识;“智慧诚实”――智慧的道德标准必须正确的意识;“智慧忍耐”――必须追求真实的认识;“对于推理的信赖”――推崇自由地推理和自己作出结论;“公平性”――平等对待一切观点的意识。

        蒂什曼和珀金斯则概括了“积极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七种“关键特征”:“智慧冒险”――开放性思维,探究不同的观点,对狭窄的思维及其敏感,能够产生多种选择;“智慧好奇”――持续的疑惑、探查、发现问题、热衷质询,对非常规敏感,能够仔细观察阐明问题;“寻求理解”一一寻求清晰的理解、找出联系与解释,对混沌敏感,致力于建构概念;“智慧策略”――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想象结果,对缺乏方向敏感,能够阐述目标与计划;“智慧严谨”――力求精确、组织化和彻底,对可能的错误和不精确敏感,能够准确地加工信息;“寻求和评价理性”――对既定事物质疑、要求合理,对需要的的证据敏感,能够权衡和评价理性;“反省认知”一一意识到并监控自己的思维流向,对复杂的思维情境敏感,能够对思维过程进行控制与反思。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心智特征的教学方法:第一,为学生提供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第二,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第三,找出证据与根据。第四,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

        课堂教学总是存在者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问题在于,教师应当创造怎样一种“教学文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这种文化环境培养的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倾向,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这种“思维文化”具有六个要素:思维语言一一具体的术语与概念,提供交流的手段,鼓励高层次的思维;思维倾向一一指思维方式,鼓励高层次思维的敏感性、能力和意向;思维控制――学生反思的方式和控制自己思维过程的方式;策略精神――鼓励学生建构和运用思维策略的态度;高层次知识一一超越事实信息,关注知识是如何创造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证据是如何收集的等等;转换一一从一种情境转向另一种情境的过程中关注知识与策略的联系,更广地运用转向知识与策略。在这种“思维文化”中,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怀疑,迫使他们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读《课程的逻辑》之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ia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