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我二十三岁,一个人在离家乡很远的城市读书,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我有着日积月累的焦虑。
读书生涯已逾二十年,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书本上的知识匆匆而过,在琐碎又迷乱的漫长生活里,成为了记忆里的只字片影。
我无法确定自己未来能做什么,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怕自己一生碌碌无为。
02
六年前高考失误,超一本线的分数,为了保底,只选了一个二本学校。
不过很幸运的是,我读了一个很朝气蓬勃的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当年我和家人一致认为未来一定是互联网的时代,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可遗憾的是,我们这一批人,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期,却并没有赶上最好的自己。
2013年,18岁,大一。
从一个西南偏远的十五线小县城,去到几千公里外的富裕地浙江,从一门心思只顾考试的高中小圈子,蹦跳着进入绚丽多彩的传媒世界。
那时的我,就像一只刚破茧的小蝴蝶,飞出去没多久,就被这个灿烂的世界迷住了。
是真的很欣喜,传媒院校,互联网专业,所见所学全是新奇的东西。
学校里每天都有创意活动,舞蹈快闪、夜市地摊,身边有漂亮的女同学,优雅的主持人,时尚的网红,还有各类奇妙的创业者。
当然,再灿烂美丽的世界,也有像我一样,没有外表,没有才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丑小鸭人士。
只不过我这只一无所有的丑小鸭,却拥有超出常人的傲气和志气。
我没有自知之明,只想做最好的那个。
军训时抬正步别人觉得很辛苦,我却非要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后来成了军训标兵。
班委竞选时本来有两个联络员,他们在前期为班级付出了很多,毫无疑问正副班长都是他们的,可我不信邪非要横插一脚去竞选,在班级内部主动社交,在寝室里苦练演讲,后来得到了辅导员以及班助的一致认可成功当选。
上第一堂课时,见到我们班主任导师很优秀,就死皮赖脸地跟着他学习,后来成了他助理,一路跟着他升级打怪。
他说大学生要身在高校,心怀天下,趁前一两年多积累专业知识,后一两年才好厚积薄发。
我信,并且全部照做。
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够前沿,为了买需要的书,我每天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钱来学习。
当时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生活费,可一到买书时,二话不说豪掷千金。
我的导师是博士兼作家兼投资人,他觉得一个优秀青年的成长路线是考研考博当教授再做斜杠人。
所以当他知道我大一去超市做兼职赚生活费时,把我狠狠说了一顿,他希望我好好学习,然后好好考研。
在他的引导下,我四年没有过一次正式实习,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
我沉迷在图书馆里,一年100本的刷书,从经管到自传,从专业书到互联网前沿,只要老师提过的书单,我很清楚图书馆里有还是没有,在哪一间哪一个书架。
我是我们专业看书看得最多的一个人,大家都觉得我疯了,我也觉得我疯了。
谁都喜欢轻松快乐的生活,谁也不喜欢整日学习焦虑,但我别无选择。
我来自农村,单亲家庭长大,家里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没什么文化。
他们的成长路径一般就是读完初高中,相亲结婚生子,然后打工或做生意,有时运气好年入百万,有时运气不好就勒紧裤子过活。
我实在不愿意过他们那样的生活,一辈子守在一座城,从生到死。
我不聪明不漂亮,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很努力,我希望不断挑战自己,摘掉一顶又一顶扣在我脑袋上的帽子。
03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没有道理,当我们像个苦行僧一样和自己较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身边很多好机会。
从2013年到2017年,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得最快的几年。
我很幸运,因为专业的缘故,接触了很多新兴行业,比如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O2O美团、饿了么、滴滴等等。
我每天都看着层出不穷的创意和精英在我眼前诞生,成长,竞争,最后成为一方霸主。
不幸的是,我什么都没有做。
这就是我之前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但是我们没有赶上最好的自己。”
也并非说什么都没有做,我在16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简书,抱着输出书评和生活感想的初心,但写了几篇就没坚持下去了,一是没人看,二是我觉得日更原创真的很难。
当一个人没有找到目标,没有定位,没有方向的时候,再多努力和尝试都不会有用,因为你根本坚持不了。
所有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和有行动力的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大学四年,前两年疯狂输入,但由于没有定位和策略方法,全部归于沉没成本,现在提起曾经的那些书,我只能回忆得起封面的大概样子,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大学后两年疯狂考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慢慢不再跟进观察互联网前沿,也和社会更加疏离了。
努力之下也有回报,后来我被保荐到澳门读研,成为了家里到目前为止学历最高的人。
爸爸终于可以多看我两眼,多和我说几句话了,亲戚朋友们提起我也会说这个姑娘不错,很拼很能干,未来肯定前程似锦。
可未来的路,谁能说得清楚。
大学四年,我没有一点正式实习和工作经验,除了会疯狂看书外,完全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
更何况,看了几本书,也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多少改变,你知道什么根本没用,你能做什么才是生存基本。
看着同龄人都找到了好公司的工作,在朋友圈晒着团建时全世界度假的照片,我拿着一纸轻飘飘的学位证书和空荡荡的简历,陷入了无比压抑和崩溃的情绪里。
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文凭的力量?
在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应届毕业大学生,十个里有五个是名牌学子,还有无数海内外高校的硕士、博士,在这些高精尖人士里,还有无数发表过核心论文,拥有专利,开过公司的人。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竞争力?
04
感受过本科毕业时的绝望,2017年研一,我再也不敢让自己局限在高校课堂里。
原来只是听说过别人家的孩子,到了澳门之后,我眼前全是别人家的孩子。
事实就是这样,当你不断成长,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厉害,随之而来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班同学中,有长得跟明星一样美,家在上海有别墅豪车,自己也有房有车,还来读研深造的;有大二就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现在已经在准备读博申请的;还有实习经验丰富,一出手就能拿下顶尖公司核心岗位提前批Offer的。
日常谈笑间都是硕士博士教授,出访交流都是清华北大港大,商业活动都是创始人CEO投资人。
你拼了命才能够认识他们,就得拼了命撑下去。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人到底要多努力?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里面的回答很多,但我最喜欢一个:做自己能做到的所有。
你敢为自己投资多少?你敢对自己下多大狠手?往往决定了你最后能走多远。
2018年研二,在学习之外,我开始尝试做自由职业,我想看看自己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到底还有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在公司工作时有很多前辈可以请教,但做自由职业,一分一毫都是靠自己去争取。
这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社会,容不得一点马虎敷衍,你的客户从哪里来?你的产品怎么打造?你的营销怎么做?你的交互怎么进行?甚至你的活动策划、活动执行,点点滴滴都是从零到一的实践。
我见过最强的人,就是可以把自己活成千军万马。
从600元存款到月入上万,日入上万,我想,在某些时候,我也做到了自己最初渴望成为的样子。
05
我今年23岁,距离真正毕业进入社会还有3个月时间。
学习、创业、读书、写作、健身、练字、旅行……看起来一切都安然有序,但背后依旧是每日的焦虑恐慌。
我害怕自己被同龄人远远抛弃,害怕自己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更害怕一生碌碌无为,变成社会温水里一只又丑又可怜的青蛙。
我想做闪闪发光的金子,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带给别人能量,正如我最喜欢的团队——笔记侠里一句话“雕琢自我,普惠他人”。
最后,愿你如战士一生戎马,为了成为想象中的人兵临天下,没有谁有资格可以否定你的努力,你能输给的,只有自己。
(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