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和杰哥吃饭,闲聊中得知他最近在某个小说阅读网站写连载,已经写了几万字,快要签约了。当时我一脸羡慕,因为我一直很佩服那些写小说的人,他们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脑洞一个人就能创造一个世界上演一出精彩绝伦的戏码呢?
谁知,这两天在微信上遇到他,问起他的连载。他十分郁闷地说,“烂尾了。”
以前我只知道“烂尾楼”,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小说也会“烂尾”啊。问他怎么回事,他只简单地说,没灵感了编不下去了。
原来,写作者的灵感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同样需要用心地积累和维护,并不断添加新的内容,才能保持灵感的源源不断。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本“灵感宝典”,可以激发写作者的灵感,帮助他们突破灵感枯竭的瓶颈期呢?
正好,后浪写作教室最近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写作”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名为《作家的灵感宝库》,“书如其名”,就是为写作者提供灵感和创意的宝典!
《作家的灵感宝库》可以说是一本关于灵感和创意的宝典,它按故事原型和情景主题分类,每个故事原型下包含了10个故事类别,每个故事类别下又分10个故事情境。全书一共20个常见故事原型,多达2000个情节设定和情境设置。无论奇幻、冒险、悬疑、成长的故事,还是交流、爱情、征服、逃亡的故事,都能在书中找到源源不断的灵感。
对写作者而言,这本书并不是告诉人如何写作的教科书,而是一本“无以伦比”的灵感宝典。因此,读者既可以按照传统的阅读方式从头读到尾,更可以随意翻开书的某个故事情境就开始阅读,甚至可以如同查阅字典一般,先从目录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和类别,再翻至相应页码进行仔细研读。无论哪种阅读方法,都足以让读者尽情享受灵感激发所带来的愉悦之感。
《作家的灵感宝库》的作者弗雷德·怀特博士毕业于爱荷华大学,现任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名誉教授。成立于1847年的爱荷华大学是一所美国一流的公立高等学府,坐落在“文学之城”爱荷华城,该校的Creative Writing Program是世界上最好的关于写作领域的专业。此外,该校也是最早授予戏剧、写作、音乐、艺术等领域的高等学位的美国高校。著名作家白先勇、诗人余光中、郑愁予均是该校校友。
除了拥有如此傲人的教育背景,怀特博士还有着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在美国加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圣塔克拉拉大学执教三十多年,曾荣获路易斯和多琳娜·布鲁托曹卓越教学奖,并在多本期刊、文集上发表文学评论、散文、小说和戏剧,并著有《每日作家》《每日读者》《你的灵感从何而来》《精心准备的讨论》等作品。
可以说,《作家的灵感宝库》凝聚了怀特博士三十余年写作教学经验的精华。
全书按故事原型分为20章,每一个故事原型下有10个故事类别,每个故事类别下又分为10个故情境,多达2000个故事情节设定和情境设置,如同一个灵感宝库,几乎囊括了所有你能想到的脑洞和剧情梗概。
面对这样一本内容丰富的“灵感宝典”,我们该如何使用呢?如果你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字典使用法,那你一定也能将这本“灵感宝典”运用自如。
基础用法
首先,翻阅目录,从20个故事原型及每个故事原型下的10个故事类别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原型和类别,再翻到相应页码,进一步研读该类别下的10个故事情境,找到打动自己的那一个,以此为源头,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
如果你心头已有了一个故事原型,只是苦于不知道如何安排情节的推进,又该如何运用这本“灵感宝典”呢?比如,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书中第十四章的主题就是“爱情”,下有10个类别,从“禁忌之爱”、“人神之爱”、“跨阶级/文化/种族/信仰之爱”到“异国之爱”、“职场之爱”,尽数包含其中。著名的《穆斯林的葬礼》就写的是“跨信仰之爱”,而电影《华丽上班族》中更是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职场之爱”。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写小说,那么可以把此书当作“练习指南”,每一个情境都可以作为一次独立的练习。以第十四章“爱情”第九个类别“职场之爱”中的情境一为例:
虽然经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绝对禁止办公室恋情,但是她自己却爱上了一个雇员。但她并不承认这件事,反而试图掩人耳目,不让大家知道。
这一情境非常简单,那么如何挖掘细节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经理为何严格规定“禁止办公室恋情”?是因为此前出过类似的事情吗?
作为规定的制定者,经理却“知法犯法”,爱上了自己的下属,一定是因为这位雇员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而经理也必定经历了一番心理上的斗争;
经理拒不承认自己的恋情,是出于何种目的?
她为了掩人耳目,采取了哪些行动?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通过这样细化情节,挖掘细节,一则短短的故事就被扩充成为一篇完整细腻的小说。
进阶用法
尽管作者在书中将故事原型分类为20种,但这20个原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互相交织来进行使用的。所以,书中的2000个故事情节和情境从理论上说也可以进行交织使用,从而编织出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
比如,我打算写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位饱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毒害的小女孩。在书中的第十一章“成长”中有“被排斥的个人/团体的成长”,可以给我灵感。小女孩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这又涉及到第九章“摆脱/逃离”的主题。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爱情”,可能是青涩的校园之恋,也可能是跨越年龄/文化的爱恋,于是又涉及到第十四章的“爱情”。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只是一个原点,从这个原点出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采用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故事原型”的合并和“故事情境”的合并,原本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情节复杂而更有深度的故事。
不过,手握这样一本“灵感宝典”,我们的创作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并不。因为,灵感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思维,即使抓住了它,却没有用想象力去扩充和创作,那也无法将之变成完整的作品。
所以,“灵感宝典”只是一种创作工具,它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但最终将灵感变成完整的故事,还需要付出努力。
想必,你也很想知道,如何能像作者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灵感宝典”。对于如何积累灵感,作者也在书中介绍了他的方法:
随身携带记录本,随时随地记录灵感与故事素材
长此以往,我们也能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灵感宝库”,享受灵感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的快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