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媒介越来越多,文字也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同农贸市场的菜,墟市的货,从规模上看,品种繁多,盛况空前。在这么多文字面前,阅读者很像个提篮买菜的家庭煮妇或者煮男,买什么菜全凭眼光和喜好。
粗粗想来,文字按照功能划分,大抵可以分四大类:一类是传播知识的,一类是传播美感的,一类是传播观念的,一类是传播情绪的。(当然,有些文字只是个人写在自己私密的日记本等载体上只给自己看的,则纯粹是一种个人记录,没有传播功能,也就没有进入到菜市场)。
读什么样的文字,如同买菜,怕的是平常,其实是事关重大的,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倘若眼光欠缺,不善甄别,不懂优选,不会搭配,胡乱采购,囫囵吞枣,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胃口和心情,还很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失调。一个人如果整天读的是没有营养的文字,想变得聪慧睿智旷达恐怕很难。如果整天读的都是真知灼见营养丰富的文字,想变得愚蠢浅薄偏执估计也很难。
最近见了几个故友和熟人,一番倾谈,让人五味杂陈,感慨良多。有个朋友,若干年前聊天常常十分投机,现在对很多事情的看法竟然南辕北辙,偏执激愤得不行。还有一个熟人,以前大家还算聊得来,最近相见,感觉他对一些事情的见识还停留在十年前的频道,说着说着就跑岔了,很难说到一起。兴味索然、不欢而散之后,我常常想一个古怪的问题:这十几年来他们都读了些什么书呢?咋脑筋就变成这样了呢?
一个人能不能读到富有营养的文字,除了个人眼光和喜好之外,有时也要看机缘巧合和客观条件。如果农贸市场上的品种很多,老公或老婆又告诉你可以自主选择自由采买,那就看你的眼光和取向了。如果菜市场上只有萝卜和红薯两种货品,那你也就只能买这两样回来了。如果你嘴巴叼,对菜肴讲究,爱吃菠菜、茄子、肉鱼,那就只能多跑几个农贸市场,看能不能找得到。如果你懒得跑,也不觉得萝卜红薯与菠菜肉鱼有什么区别,那就吃萝卜红薯得了,没什么好说。
在我看来,传播知识的文字,是属于有营养的文字。当然前提是这个知识是真知识,而不是伪知识。因为有很多伪知识被包装成了真知识,如同很多谎言被说成是事实一样。对于传播知识的文字,不妨多读,多读有益。读得越多,知识越渊博,眼界越开阔,思想越深邃,想问题办事情,可能会更有独到见解和有效方法。
传播美感的文字,我认为也是属于有营养的文字。比如有些诗歌散文,包含的硬核的新知识并不多,没有功利的帮助,但是极富有意境美、情感美、音韵美。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滋润和升华灵魂,让人体味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美好。这当然是一种营养,甚至是更高级的营养。一个人在颠簸无常的一生中,这类的文字总该是要读一些的。我以为,美的生活,生活之美,是人生不应忽视的大事之一,是生命价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
传播观念的文字,有些是有营养的,有些是没有营养的,有些甚至是有害健康的。除少数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智慧和文明成果之外,大多是一孔之见,门户之言,片面之理,虚妄之言,甚至是歪理邪说。其之千方百计自圆其说,实为处心积虑蛊惑人心,给人脑安装系统,建模塑形,目的是拉帮结伙,自壮声势,共谋大计。这种文字可能能逞强于一时一域,但其知识性、科学性终究是经不起逻辑推敲和时光考验的。如果观念是偏狭的,极端的甚至是错误的,吃多了很可能会养成狭隘的观念,偏颇的视角和混乱的思维路径,变成一个偏狭极端头脑昏乱的人。如果观念是科学的,进步的,多读一些应该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对这类文字怎么辨别,是有很大难度的。我觉得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方面都看一看,正反左右前后对照着看。看多了,慢慢地就知道优劣真伪了。这叫货比三家,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生活中我们容易看到一个现象:见识越少的人越容易偏执。也容易被人忽悠。
传播情绪的文字,多数都没有什么营养,应该分外小心谨慎对待。少数时候,这样的文字能够让人的某种积累的负面情绪得到暂时的宣泄,舒缓内心的压力。但很多时候,它们只会煽起精神狂热和心理对立,挑起愤怒和仇恨,蒙蔽你的心智和理性,为我所用。情绪越激昂,调门越高亢,越应该警惕。越是气贯如虹,气壮如牛,涕泪滂沱,越应该冷静地观察和鉴别。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的情绪是很容易被感染的,难以把控的。情绪和理智通常成反比。
四种类型的文字并不是分门别类、一目了然的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它们常常是相互间杂,甚至是混为一体的。传播知识的文字,很可能包含着进步的观念。传播美感的文字,也可能包含着硬核的知识。传播情绪的文字,也可能披着真理的外衣。而传播观念的文字,常常夹杂着似是而非的知识和激烈亢奋的情绪。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可见文字是十分复杂的,面孔是扑朔迷离的。
文字选得好,提神醒脑,滋阴壮阳,强身健体,终能趋于睿智达观。文字选得不好,很容易精神错乱,神魂颠倒,鬼迷心窍,愚蠢鲁钝,自误误人甚至误家国。因此,有必要认真对待,谨慎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