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又到“世界读书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热爱读书。因为唯有书籍,可以千年如斯地传承文明、传递情感、传播知识。通过那一页页或新或旧的卷帙,人们得以知悉过往、认识现在、沟通未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四时读书乐》中有言:“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开。”我们应当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感悟人生、提升境界,用书香丰厚生命底色。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主,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是记载和传承智慧的载体,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锤炼道德、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过程。“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与明君贤臣来一次超时空对话,与圣人先哲来一次心灵碰撞,收敛心神、放空思绪,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心临其境中体会古人“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畅快与惬意,在静学深思中读懂古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志向与追求。
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吹火照书的苏颋,再到长征途中仍然枕边堆放着书籍的毛泽东,他们的事例无一不在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我们要有求知若渴的心态,将书中的奥义领悟于胸、沉淀于心、融汇于脑,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做到融会贯通。
阅读能带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在闲暇之时、迷茫之时、苦闷之时,不妨拿起一本书来,静静独坐、细细摩挲,它会消除你的疲劳,化解心头的万缕愁绪。
人间三月,莫负春光。让我们去阅读,去获取知识的乐趣、情感的共鸣,让翰墨书香不断丰厚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