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英语真题的时候碰见了这个词,这也是第一次一篇阅读全对。这篇阅读是2008年阅读的第一篇,讲述的是女人遭遇了更多的压力,更容易抑郁和焦虑,其中就提到女人遭遇的“人际关系暴力”更为严重。≥
人际关系暴力是什么呢?就是人和人交往之中一个处于优越地位的人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非肢体伤害。
要施加暴力,首先要相互接触,所以人际关系暴力来自于亲人、朋友、老板等等。
第一种表现是不再沟通,明明结果和你有关,但对方处于强势地位,出于某些原因,你必须接受,没有谈判的筹码。父母对孩子、老板对员工就经常是这种暴力。这种暴力与其说带来愤怒,不如说因为无法改变,带来的更多是焦虑、恐惧和抑郁,只能在“屋檐”下谨小慎微的活着,为了归属感无限的牺牲自由。这种常常违法。
第二种表现是pua,就是打击自信,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比如可能性的争论、道理上一定要压过对方、利用权威或者经验来否定。如果说绝对差距让人无可奈何,很多人也不可能因为一眼可以看到的差距争论,对方强调也不会打击自信,那么相对的比较如果一再发生,不仅令人生气,并且还会有些时候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第三种表现是亲密要素绑架。有的人经常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你好”,“你要是不怎么样我就不给你钱/不要你了/打你”,“我真的一时糊涂,真的知错了”……这种绑架有可能还会使受害者一再将就,或是就是靠着对方的伤害来确认自己的安全,尽管自己伤痕累累。
第四种是强行灌输理念和转移矛盾。明明是自己的任务却强行转移给别人,自己逃避责任却想不劳而获,往往强行给受害人灌输观念的人本身就是不够成功的,他们转移伤害,以为一切是理所当然,他们可能会为受害者负一部分责任,但是碰到要紧的、无法面对的地方他们绝对会逃避。因为他们的逃避、他们的不面对,所以受害者要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一旦受害者也没有能力面对,那就是巨大的伤害。
……
能够施加暴力的,一定要先行接触,也许并不亲密,但一定无法避免社交影响,能够暴力对待他人的,一定是某一个范围的强者,比如《狩猎》里的孩子,她虽然人很小,但是占据在舆论的高点;社会上也很多的诬陷事件,比如前段时间的四川女大学生事件;借着所谓“师德”“权威”作恶事的也数不胜数……
人际关系暴力让人愤怒,但大多数情节轻、并不犯罪,但是不犯罪不代表可以肆意妄为,只要暴力行为伤害到了他人,往往就离铁窗并不遥远。
面对人际关系暴力,最基本的就是要识别,识别之后才能处置。所谓暴力,遭遇时一定会难过,谁也不想遭遇暴力,然而暴力却总在发生。
愿所有人不为其扰,不扰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