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应该是灵感。它有创意,需要长久且深度思考后的顿悟,或依靠运气偶然所得,这些都决定它是难得的,能区分好的作品和不好的作品。
当然判定的条件也有不少。如语言功底,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哲理深度,教育意义等等。但最难得的却是灵感,因为前面的只要花时间,都会慢慢得来。而灵感无论对于文学还是科学都是极其宝贵的,它带来的创造性工作正推动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
没有灵感就没有创新,那一个作家写来写去,最终会江郎才尽,只能吃老本。
那灵感该怎么寻找?
文学是人学,这是老师教我的。学习文学本身,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没有足够的文学知识,便没有足够的石块来铺设想象力的阶梯。而在生活,电影,科技,个人经历等诸方面都能找到文学的灵感来源。
现实生活比小说更宽广,所有的好的文学,都是作家善于发现,善于组合,苦心孤诣又自然天成。有时生活比小说还巧合,那就能成为故事的素材或起源。如果能发现生活中小事的意义或不一样的地方,也可以写出新意,这要克服司空见惯,换个角度去看生活,也需要好的洞察力。
至于电影,由于新媒体时代,图像理论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而文学可以适当借鉴一下电影手法来构思情节,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来营造出一种视觉化效果,这样让人觉得在看电影,就能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学有可能走向两个方向,就拿科幻小说来说。有赛博朋克,是技术发展对人的影响和控制,是关于未来社会的描写和叙述另一种是蒸汽朋克,是回到蒸汽机时代,更接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些是现代人对过去那种美的怀念。然而如何用现在的文学来表现这个时代,传统文学就有些乏力,但科幻文学也没有非常好表现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这里的科技指的是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文学确实有些脱离现实。
文学和个人经历是最密切的了,发生了什么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如何重组自己的经历,使得它们和文学发生联系,即将它们艺术化。这里,想提出作者应当从自己的情感中获得启示,常常审视自己的情感,感受并记录它们,自己对各种事物,事情的喜怒爱恶等,一是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当有激情时才去创作,事半功倍。二是提供素材,将个人情感假借给故事中的人物。这些都比较个人化,故不易趋同。文学也应当展现自己的独特一面。
故而以上这些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当然还有其它方面,这里总结得不完善。总之,文学的天地很宽广,灵感的来源也要善于寻找和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