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科室与社区医院的王医生(化名)到一家大专院校开展“法制与艾滋病预防科普宣传讲座”,主旨是科普艾滋病的预防以及青少年相关的法制教育。
这一家学校,就在我们单位不远3公里外,如果不是收到学校的邀请,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大专院校的存在。同事告诉我,这家大专院校是1998年突然空降这个地址的,至今已经有22年了。根据高校发展规律惯性来说,22年的科研教学时光会让一家高校发展得非常快速,甚至从大专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或者综合性高校,然后这一家大专院校过了22年岁月的洗礼依然还停留在大学专科的办学层次,我有点不理解,校领导没有规划吗???国家、省、市、地方难道没有扶持吗???(题外话,我爱说乱七八糟的题外话)
王医生,在他们学校大操场的舞台上,激情地讲了大概2个多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台下的少年们却漫不经心地低头玩着手机以及窃窃私语,纪律性非常差,他们的教导员以及辅导员在现场是费劲了心思维持纪律,到最后教导员以及辅导员只能大声吆喝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王医生的科普讲座。其实,王医生讲得特别精彩,特别生动,特别形象,特别接地气,关于艾滋病的流行与起源,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关于艾滋病的预防,关于艾滋病的感染后治疗等等方方面面都科普到了。最让我震惊的是,王医生把男性生殖器的模型都搬上了讲台上,并且邀请了数名男生上去示范如何使用避孕套,还带了好几个性教育的U盘,带了两大箱避孕套,全部都被男生们一抢而光,18岁的男生们可能是出于好奇吧,不一定是有需求。王医生呢,应该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敢如此接地气,如此荡气回肠地科普艾滋病以及性教育的青年医生了。虽然说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关于性教育,学校、家长、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但是我自己作为心理老师,也是不敢面对着青少年学生讲得如此露骨的,我只能淡淡地含蓄地表达,我比较怂。或许,这就是医学临床背景和师范专业背景的讲师风格区别,这一次我深感学校领导目光深远,邀请妇科医生来科普两性教育以及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合适。如果让我面对几千大学生(这学校基本上男生)讲性教育,估计我还脸红讲不出来哦。
在我眼中,这家大专院校,居然还招收了一千多名大一新生,这让我突然感到有点焦虑、不可思议?孩子们毕业出来后,能做什么啊?看看自己,师范本科院校出来的,毕业10年混得如此不堪,至今还在租房过日子,带着孩子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现在还在为孩子明年的幼升小派位问题而烦恼焦虑。
大专院校毕业的孩子,出来创业吗?虽说国家一直在鼓励创业,但创业成功能赚到钱的人们究竟有多少呢?最近几年,天天都听到破产倒闭的,发不起工资的,上访要求政府部门协助向老板讨工资的,求职被骗传销的,上个班都居然是参与了网络骗钱的,这些案例到处都是,让我深感焦虑。进工厂吗?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重组更新,工厂让我感觉这几年越来越少了,就算是经济特区深圳发展到今日,很多工厂都搬迁或者重新调整了产业,根本就不需要这个多员工了。再说现在是人工智能AI时代,人工智能都能代替工人的操作了,还会有岗位留给高职、大专、中专技校的孩子们吗?连餐厅、超市、商场的导购员、服务员都人工智能代替了,现在无论是小店,还是大店都是自主扫码下单,自主扫码付款,点菜也是扫码点餐了,已经发展到了无需那么多服务员的时代了?
这类院校毕业的孩子们毕业了,能到哪些岗位能做什么工作呢?现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竞争力都非常大,经常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那么这些大专院校或者高职出来的孩子们还有竞争力吗?我思考了一晚上,除了创业,除了自由职业,也没想出来其他能上班的岗位,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太金贵了,没吃过苦,没受过气,上班估计是他们炒老板而不是老板炒他们了。或许,等到了他们00后这一代,真的大家都自由职业了,例如现在很火的直播带货,主播等等。对于他们来说,我思考了一晚上的结果是毕业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反而会更好。
或者,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能有资格参与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这类职业,那么从小就要注重家庭教育以及对孩子们的启发与引导了,引导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个985/211院校,然后保研直博???然后竞聘上岗,朝九晚五一辈子????自己斟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