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作者: 益西珍玛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09:33 被阅读0次

今天读余华老师对于少年时期太平间的生与死的描述。让我想起的关于儿时和长大后参加和见过的一些葬礼。

那时候好像我还没上小学,外公的妈妈去世。到现在我还记得她盖着用很多颜色做成三角花拼成的被子,这种被子是那个特殊时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俭的一种结合,虽然都是布头拼接,但是做工非常的精致细腻。

直到现在我也没在哪个品牌床上用品店里再看到类似的。现在品牌店的东西都是奢华和舒适,但是没有那种在物质匮乏里也可以创造出精致的慰贴感。

老外婆是在早上被发现去世了的。她安静的走完了最后的时光。等到家人早上叫她吃早饭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去世了,并且还有一只眼睛被老鼠吃了。

后来和父母说起这段往事,她们都很惊讶,因为按照推算,哪个时候的我只有三岁左右。

这是我关于死亡的最早的记忆。成长的过程也是遗忘的过程,我在后来的生活中完全忘记了这个童年的经历。在某一个春天接近夏天的时候,还是在外公家的院子里。

看着妈妈、姨妈和外婆在开满雪白色梨花的树下做针线,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影壁墙后装满稻草的鸡窝上,很多细小的灰尘就在阳光里飞舞,憋足了劲,涨红了鸡冠的母鸡使劲生下了一个鸡蛋后,跳下地大声的宣布“咯咯哒!咯咯哒!”。摸着热呼呼的鸡蛋,我想到了老外婆去世的那个早晨。

生于死。是如此的交融。在生的勃勃里感受到死亡的踪迹。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左右摇摆的感受。大人们做针线的说笑声在耳边回荡,老外婆躺在那里的景象则是如此的虚无缥缈。

再后来,大爷爷去世了、二爷爷也去世了、爸爸去世了、爷爷也去世了。。我后来见过也参与过几场葬礼。直到有一天下午,一队举行送葬仪式的队伍热热闹闹浩浩荡荡的在路上举行埋葬前的祭拜和悼念。

他们各司其职,头戴白色的麻布,身披孝衣,或高举旗帜,或吹动乐器,或高声悲泣。。。在这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显得那么的突兀和格格不入。

生而何欢,而死亦何苦?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丧葬文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看完他们整个仪式过程,我想,有些行为本身是想要在特殊的时候,特别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人们需要抱团来抵御强大的自然和生而为人的渺小。

因此而诞生了各种习俗。比如,婚姻,宗族,政治,文化。。。。

这是恐惧对于我们的控制。恐惧控制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生命之初是对饥饿的恐惧,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在那个时候来到我们的印象里。就像现在的复印技术一样,瞬间就把世界的基本图像复印在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里。

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所作的一切,其实不过是对这个婴儿时就拥有的基本图像的一些局部的修改。当然有的人可能修改的多一些,有的人可能修改的少一些。

这种恐惧贯穿和抵达了人的一生。比如,组建婚姻是为了抵抗对孤独的恐惧,组建宗族文化是为了抵御在某个地方村镇个人财产不被剥夺恐惧,成立政治是为了抵御更大更多的财产不被剥夺的恐惧,文化是为了抵御建立起的某中规则和记忆被遗忘的恐惧。。。。

生于死,既是延续也是恐惧。

相关文章

  • 生与死

    今天上上午,家里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我的爱犬,樱桃...死了...... 早晨,我刚起床,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听到...

  • 生与死

    在我的梦中我梦到了我死了,惊醒后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没错生命是脆弱的,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的生命就像泡沫一样,转瞬即...

  • 生与死

    生与死是世间最为沉重的话题,我于此时谈论生死,也许稍显突兀,但是因为再次与死亡如此接近,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慌。 16...

  • 生与死

    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 死亡是那么的可怕 这一秒与你谈天说地的人 下一秒可能会因为某种疾病而死亡 当我们生下的那一刻 ...

  • 生与死

    前几天选修课的老师转给我们一段视频,是《见字如面》中有关琼瑶遗书的那段,让我们课程学习思考写下自己的心声。老师口...

  • 生与死

    多么悲哀, 你们见证了无数的死 却从未见过 灵魂如夕阳的余晖,一寸寸退下躯体的山坡 而后大地冷却,万籁俱寂 你们见...

  • 生与死

    半夜醒来,看到同事在群里的聊天,看着他诉说着西藏挂职的经历,辛苦、害怕、煎熬。已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身在困境中的人...

  • 生与死

    昨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有一个女孩发出一条定时遗言微博,然后不知所踪,牵动了两万多网友的心。幸好最后结局是美好的...

  • 生与死

    化工厂爆炸,大桥崩塌,诸如此类的新闻似乎天天都在见报,硕大的标题彰显着人们内心的悲痛与沉重。初见时,,还忍不住与三...

  • 生与死

    当肉身与神所造的环境交通发生障碍,肉身生病了;当肉身与神所造的环境交通不能,那么肉身死了。所以,生与死的本质是是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与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th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