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我认为哲学能够满足他们的幻想,给他们最大的乐趣,供他们打发闲散的时光。这些业余爱好者从哲学中感受到的乐趣可能比哲学家感受到的还要多。
一件事如果作为业余爱好,才会更纯粹的喜欢,更纯粹就会更快乐。如果这件事又要帮自己赚钱,又考虑自己的喜欢有没有用,别人怎么看,那就偏离了方向。
阅读笛卡尔的作品就像在澄澈见底的湖中游泳,那晶莹剔透的湖水看起来如此清澈。我认为初读斯宾诺莎的作品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阅读体验之一,他的作品让我心中有一种庄严而欢欣的感觉,就像仰望一座连绵巍峨的山脉。
标记一下有时间去体验一下笛卡尔,这个科学家、数学家还有文学作品还能澄澈见底。
在潜心读完一部部令人生畏的巨著后,我得出结论:人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并不为别的,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也只是为满足人们的一种幻想——实现自己所寻求的、做一名慷慨者的快乐。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理当是一种常识。在我看来,是与非不过是两个词语,行为准则只是人们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而约定的一种习俗。
是啊,不论是追求名还是利都是图快乐,而且分不出精神与物质,追求财富看似是物质的,最后陷入贪欲的陷阱也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比如说财富往往能带来别人的赞美。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算舍己为人也是在贪图精神上作为慷慨者的快乐。如果一个小孩子掉进河里,自己游泳很差,还不假思索的跳下去救人,对还是不对?我不觉得是明智的。
救人可以有n种方法,开动脑子怎么保全自己又救人成功才是有勇有谋。如果贸然跳下去,三种结果,最好的结果救上来了,那自不必说。但是如果自己水性不好,水流很急,很可能两个人都回不来,这时候就要考虑别的办法,用绳子、用树枝,呼喊找别人,报警(虽然很不靠谱)。
最后一种结果:如果救上孩子,自己牺牲了,那这个人成就了美名,这是社会提倡的,舍己为人!但是他有没有想过父母的悲痛,自己孩子的未来、妻子的命运。为这样一个名换来四五个人突发的悲惨命运,抛开所有的外部灌输的价值观,自己冷静的衡量一下。
孔子都说他拒绝跟无脑的人共事,他喜欢跟有勇有谋能做成事的人共事。一件事发生了,自己情绪激动血脉喷张的就要去蛮干是最要不得的。如果有人还在煽风点火、那这个人就是在拿自己当工具使。要上他怎么不上!!
有人说,为了惩罚人类的罪孽,上帝才降恶于人间。然而,当我看到一个无辜的孩子死于脑膜炎,对此,唯一能让我在理智和感情上都接受的解释是灵魂轮回说。众所周知,灵魂轮回说并不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从出生起始,到死亡为止的,生命是无限系列中的一环,前一环的所作所为决定这一环的命运。行善使人升入天堂,作恶则使人坠入地狱。
只要一个人相信他所遭受的恶是前世孽果,恶也就不再难以忍受,同时,为了来世得到善报,他还会努力地行善。 遗憾的是,我发现这种理论是不可信的。
这是佛家的观点,佛家把所有事归结于因果,自己现在所遭受的苦难如果找不到依据、比如自己一生没做坏事怎么就这样坎坷崎岖呢?因为前世造的孽。怎么说呢,这其实是在给人生中没有缘由的厄运找到了一个理由,虽然就像毛姆说的不可信。
人生就是不确定的,偶然的,就像史铁生写的为什么是他在20岁就开始遭遇一系列病痛,没完没了、他自认没做任何坏事。可是上天就是把这一切给了他。能怎么办?只能在苦难中前行。每个人拿到的人生就像是有剧本,不想这么演也得演下去。
完美主义是无趣的。生活的讽刺便是,我们人人追求的完美还是无法达到为好。
如果美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价值观的一种的话,那么它是一种时刻在变化的价值观,无法被分析,因为我们无法感受到我们祖先所感受到的那份美好,正如我们今日闻到的玫瑰花香和他们当年所闻到的终归有所区别。
是的,我们常常觉得现在科技发达,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可是春夏秋冬的变化古人可能比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可能因为强烈的对比,更爱春天的和煦、秋日静美,夏日炎炎的热情,冬天窝在火炕上的温馨。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我们追求的更离谱,懒、比如机器人的发明,追求不变,空调维持四季一个温度,现在的人工智能:不开车,在家办公等等~
我现在要谈到的,是那些将对艺术的沉思和欣赏作为生活主要事业的人。我很少能发现他们有让我钦佩的地方,他们虚荣而自满,不善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却鄙视那些谦逊工作的人。只因为他们读了一些书,看过一些画作,就以为自己要高他人一等。他们借用艺术来逃避现实生活,还愚昧无能地鄙夷万物,贬低人类基本活动的价值。他们实际上和瘾君子别无两样,甚至比瘾君子还要更糟糕,因为瘾君子并未自视过高,也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同类。
是的,一个人过于追求精神艺术就是会变得不再生动,烟火人家里的热闹是多么的吸引人,人类基本活动吃穿住行的忙碌都有价值!
如果说艺术是人生重要价值的一种的话,那么艺术必须教会人们谦逊、容忍、智慧和慷慨。艺术的价值不在于美,而在于正确的行动。
谦逊、容忍、智慧、慷慨,所以这难道是很多艺术画作并不美却流传很广的原因吧,如果以美为标准,苏轼的寒食帖书法真的称不上美,远不如他工工整整写的其他很多帖子,寒食帖因为透着生命会遇到的无可奈何的悲凉,所以才流传千古的吧。
我们是变化的产物,也生活在变化的环境中,难道我们本能中最强烈的性本能就能逃脱得了变化这一法则了吗?今年的我们不同于去年的我们,我们爱的人也是如此。时刻在变化的我们若是能继续爱着另一个变化了的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已经变化的我们需要悲哀地做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继续去爱这个我们曾经爱过而现在也变化了的人。这是因为,当我们沦陷于爱那强大的力量之中时,我们确信它会永远持续下去。当这份爱意开始有所降温的时候,我们便会羞愧,觉得受到欺骗,埋怨自己对爱情不够坚持。实际上,我们应该接受这种变心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效应。
这一段也是真相了,我们都以为爱情能永远保持,多么肤浅的认识,爱情是那一霎那的冲动,也许能持续一两年,热恋期会无限的彼此宽容,人人都有无数毛病,可是热恋期就能视而不见,眼前的人赛西施!
骤雨不终朝,这样热烈的情感注定不长久,最后还是要归结于磨合,日常生活的契合,价值观的和与异。
这也不禁让我思考,自己跟家人的关系,爸妈肉眼可见的老了,他们在变化,老公刚工作后环境变化巨大,他想追求的也在变,女儿更是一个月变化都很大。而我自己呢?这两年的变化大吗?也挺大的,但是这些变化能继续朝一个方向磨合好吗?
对于父母,我要变得更关心他们,尤其是心理上精神上,对于小家庭,我的角色也要从娃的主要抚养人转变回自己的事业,如果我没有自己的事业会跟老公越来越远,对孩子也不能起到教育的榜样!言传都赶不上身教。我希望孩子独立思考、我就得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谁又能在这本就毫无意义的世界中分辨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呢?正确的行为并非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会有幸福的结果,那么也是幸引福至。众所周知,柏拉图劝导他的智者们放弃平静的悟理生活,让他们投身到凡世俗务中去,故而他将责任感置于享乐欲之上。
幸引福至,点出了偶然性,有幸幸福是天赐的。投身到凡尘俗务上去,柏拉图的观点倒是跟王阳明挺像的,在事上磨练心性而不是枯坐悟理,也像惠能说的整天静坐参禅是脑子有病。
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就这样生活吧,平凡而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