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是低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很多学校却热衷于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原因何在?
很多教育管理者也很苦恼,让教师学习,如何知道教师真的学了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查看学习笔记,让教师抄写。用他们的话说抄一遍也能增强印象,多多少少能记忆一些。
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这种抄写只会变成一种体力劳动,根本不走心。大量的、长期的抄写行为,容易让人思想麻木,缺乏思考。
更为可笑的是,很多检查在评比的时候,把抄写的数量和书写质量作为评分标准。
深度的学习就是创作。让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体会、谈感想,设计方案。如果没有对原有文本的深层次思考,不可能写出原创的东西来。
检查者一定要定位于教师原创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评比,不能定位于文章的精彩,这才有利于引导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的学习。
当然检验教师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采取座谈对话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政策激励教师发表论文、随笔,创办自媒体。
如此对教师学习进行管理,很多管理者的方法和能力是欠缺的。因此,帮助教师成长,最关键的还是教育管理者自己能力的提升。
笔者近日在基层检查中发现,无论是党委中心组学习记录、还是党员干部的个人学习笔记,都存在大段摘抄的现象。笔迹工整、内容详实,似乎学习得很认真。然而通过应知应会理论知识的随机测试,许多党员干部却常常不及格。
理论学习抄笔记,原也无可厚非。对学习内容的摘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大部分的抄笔记,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学习笔记由工作人员代劳,更是偏离了理论学习的初衷,使得理论学习沦为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一名年轻党员在谈到学习的体会时说:“抄笔记抄得恼火!”说明对于学习“抄笔记”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内心并不苟同。
“理论学习没有入脑入心”,恐怕是很多党员干部开展自我批评时的共性问题,而且是年年反思、年年都没有得到整改。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理论学习仅仅停留在读文件、看视频、抄笔记的层面上,没有带着问题、联系实际深学细悟,自然不可能做到入脑入心。笔记抄得再多,也只是徒耗时间和精力。因此,要避免理论学习沦为“抄笔记”,在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组织方式的创新等方面,都必须下足功夫、寻求改变。
近期在一堂《纪律处分条例》的专题学习课上,有一个互动问答的环节特别有意思:讲到“生活纪律”一节时,主持人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打麻将要注意哪些?作为四川人,对麻将并不陌生,但要注意哪些纪律要求,许多人可能并没有认真了解过。一时之间会场议论纷纷,一些党员干部还积极踊跃地发言。在大家讨论了几分钟后,主持人给出了标准答案,也让与会者对打麻将的一些禁止性规定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理论学习要做到入脑入心,启发学习者深入思考、强化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欲事立,须是心立。要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培养和增强学习者的内生动力才是治本之策。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既是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必然路径,也是增强执政本领的必然选择。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积极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理论学习“抄笔记”的不良风气,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20.不得简单以教师学习笔记厚不厚、在线学习时间长不长、政务APP分数高不高等评价教师政治学习成效。不得将教师在政务APP学习情况与各级各类检查评比硬性挂钩。不得简单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
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