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过年过节,或者假期,家长们会带孩子“串门”,走亲访友、酒宴聚会。欢笑的日子也成了大人们逗弄孩子的高发期,但是很多大人逗娃的方式却只能逗大人高兴,而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失落和伤心。
1 ·.
逗弄孩子应当是以让孩子快乐为前提的,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打着喜爱孩子的旗帜,却做取笑、捉弄甚至危害孩子之事,他们把孩子逗得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
中国式逗弄孩子的形式之一是欺骗、戏弄孩子:
“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你爸妈不回来了,不要你了”
“你是爸妈捡回来的”
“你妈妈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疼你了”
“给我吃一点好不好,结果孩子把正吃的食物送过来了,大人却说,你吃吧,叔叔/阿姨不吃”
中国式逗弄孩子的形式之二是怂恿孩子干坏事:
“逗弄孩子喝酒/抽烟”
“让孩子打别人一下,给孩子糖吃”
中国式逗弄孩子的形式之三是做不安全甚至危险的动作:
“拉着孩子的两个手腕转圈圈”
“捏孩子的鼻子/脸颊”
“恶作剧吓唬孩子”
“把孩子抛起来再接住”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亲身经历过或者碰到过上面某一种或者几种被大人逗弄的事情,当时,幼小的我们只知道涨红着脸生气,然后或者会害怕某个人,再也不想出去见到大人了;或者会做噩梦;或者变得不爱说话,缺乏安全感。
2 ·.
翻翻网上以前的新闻,发现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江西抚州一名八岁男孩在院外玩耍时,邻居上前逗孩子。“敢用石头扔那只狗,我就给你买糖吃”。孩子就捡起地上的石头扔狗,结果狗被激怒,把孩子咬伤了。
浙江宁波市一名父亲为逗女儿开心,把两个月大的女儿抛起来玩,因用力过猛没接住,女儿就在他眼前摔到地上,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川攀枝花一名父亲带着2岁的儿子到朋友家赴宴,3个朋友在餐桌上逗孩子喝酒,结果孩子真的喝了二两白酒。随后,小孩昏迷不醒,最终因饮酒过量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身亡。
武汉市的田女士(化名)有了一个女儿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天放学的时候邻家大妈看到大女儿自己背着书包回家,就顺道把她带了回来,在路上邻居大妈开玩笑说“闺女儿,你妈妈有了大儿子不要你喽!”当即女童就委屈地要哭出声来……后来有一天田女士想上厕所,就嘱咐女儿照顾好婴儿床里的弟弟,而田女士刚进厕所,大女儿就把两个月大的弟弟从八楼扔了下去……
3 ·.
导致孩子致残致死等伤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较极端,但国人逗弄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
本身合理的“逗”应以使孩子快乐为目的,是成年人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出发与孩子玩乐。
但在中国,逗小孩往往不是这样。逗弄孩子的一般都是亲朋好友,他们往往觉得这是一种表达亲热的方式。逗小孩也并非伤害他们,只是用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让大家开心。
很多人甚至会觉得,不是感情好我还不会逗弄你家孩子呢,包括很多父母也是这样想的。诚然,有时事实是这样,但是大多数人却把握不好逗弄孩子的“度”,导致大人在逗弄的过程中自己开心了,却把孩子惹得痛苦生气。
究其根源,是没有真正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当成平等看待的对象,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
中国社会,一向把孩子,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看成“玩物、宠物或者玩具”,没有把孩子当成平等看待的对象,没有把他们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看待,导致大家觉得逗孩子是件开心的事情。
很多成年人没有从上一辈那里学到正确的育儿方式,没有学会尊重孩子,这也导致他们以类似的方式对待下一辈。
4 ·.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
如果“逗弄”孩子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会得到什么呢?
孩子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孩子通常会把大人说的话都当真,因此当他们听到“你妈妈不要你了”这类话时会感到害怕、无助或者愤怒,缺少安全感,当他们缺失了安全感就会通过某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去伤害他人或者自己。
孩子会变得不相信大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欺骗”和“虚假”的概念,所以当大人向他们假装答应某些事或者提出分享的要求时,孩子只会相信。大人的这种戏弄会让他们感到被欺骗,导致他们变得不敢去相信别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戒备,最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如果某一天你发现孩子对你说谎,你要知道,这其中有大人很大一部分“功劳”。
孩子会有染上疾病的风险:孩子长得可爱,常常会惹得大人想抱抱、亲亲、捏鼻子、捏脸。但孩子皮肤娇嫩,免疫力低,这样的碰触常会引发诸多卫生问题。特别是陌生人喂食或者逗弄孩子抽烟喝酒,更是有极大危害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孩子会染上一身坏毛病:孩子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还没有养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当大人逗弄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教孩子向人或动物扔石头、向人吐口水、踢人等,都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久而久之,孩子会染上一身坏毛病。
以愉悦大人为形式的“逗弄”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5 ·.
只要家长能够站在孩子身后给他帮助,做他的后盾,而不是推波助澜或者沉默不语,完全可以有好的方式拒绝逗弄孩子。
首先不能太严肃!别人逗弄孩子,周围的人也只会觉得是开玩笑,你若是拿出一本正经的态度,难免会冷场、扫兴。以玩笑的态度,说出认真的话才是应付之策。
及时阻止对方的戏弄行为:发现对方恶作剧逗弄孩子,让孩子难堪,家长一定要出面阻止,要知道,有个完善的人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出面来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对整个世界的信任感。
委婉地告诉对方孩子不喜欢这样的玩笑:可以对孩子说“叔叔/阿姨其实是喜欢你才这样的,不过这样做让你不开心了是不是,下次不让叔叔/阿姨这样做了好不好?”这样既让孩子知道对方没有恶意,同时对方也会识趣,不再逗弄孩子。
做孩子的后盾:当孩子被别人逗弄而害怕不安时,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要安慰孩子,和孩子统一战线,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支持和温暖,而不会缺少安全感。平时家长也可以经常对孩子说,不论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会始终爱你,都会 一直在你身边。
鼓励孩子勇敢说“不”:家长也可以在平时告诉孩子,当别人的言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时,可以勇敢地说不,直接告诉他人,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请不要再说,然后离开被逗弄的场合。
父母不要自己戏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恶作剧吓唬孩子。“爸妈不要你了”,或者带着小孩出去藏起来不让孩子找到,这样的玩笑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相反地会让孩子觉得家长随时会消失,变得更加粘人和没有安全感。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送给所有大人共勉:
人人都说小还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