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者: 谷动维维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1:47 被阅读0次

    作者:赋能三连 谷动维维

    正文字数:3000

    老铁们傍晚好呀,下班了吗?吃晚饭了吗?

    今天是狂读战役的最后一天,大家都写了10天的清单体文章,感觉如何?

    从清单体当中有没有感觉自己写作上越来越有逻辑了?

    有没有发现自己看完书后竟然可以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内容了?

    但是吧,有没有觉得写作上因为清单体的限制,写得不够尽兴?

    大家记得今早群公告的勘误不?

    《说服》的读书感悟文体不限啦!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了!再也不用每天为了10条清单而想破脑袋了!

    除了文体的不同外,在你看来,狂读战役和精读战役有什么区别呢?

    狂读战役的重心是广度,通过十天十本书提升认知,学习如何快速阅读一整本书,而精读战役的中心则是在深度,学习如何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书中的点

    在今天正式分享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同样是读书,为什么会设定先清单体再来文体不限呢?

    学习清单体可以让我们先有总结和提炼的能力,之后在精读战役就会更有条理地去放飞自我,要不然直接文体不限的话,可能不少老铁都会没有了思路,絮絮叨叨地说一大通呢。

    文体不限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从明天起,散文故事诗歌清单采访通通都可以有!再也不用被清单体的格式限制啦!

    这这么多种文体当中,大家接触得最多的大概是故事体了,譬如在狂读阶段的后期,不少老铁都开始写自己的践行故事等,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其中。

    那么故事体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分享啦!分享之前先看一下今天分享的框架:

    一、故事体该怎么写

    二、故事体细节该怎么写

    三、写作中的小提醒

    一、故事体该怎么写 (20min)

    第一个部分:故事体该怎么写?

    首先给大家一个故事体的完整结构:

    靶心人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给大家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1.目标。褚时健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想成就事业。

           

    2.阻碍。年轻时参加战争,养成了军人的性格,说话做事得罪人都不知道,惹上了麻烦

           

    3.努力。(1)努力到51岁才当了破旧小烟厂的厂长。(2)有慧眼:跳过烟草公司,直接给烟农供货

           

    4.结果。十八年内为国家创造了九百九十一亿元的税收,成为烟草大王。

    5.意外。由于是为国家工作,月薪只有3000的他私吞了三百万美元,被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政治权利。

           

    6.转弯。三年后被保外就医,在老家云南承包土地种橙子,此时他已七十好几。

           

    7.结局他成为了橙子大王

           

    这个就是一个标准的故事体的结构,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会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但是在我们的打卡文章中,由于字数规定,如果这几个点都写上的话毫无疑问会超字数的,该怎么解决呢?

    接着来,给老铁们分享两个更简单的公式:

    努力人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

    对“努力人”这个公式而言,努力是重点,而阻碍绝对是超重要的辅助。

    以爱迪生发明电灯,灯丝不断裂,持续发亮就是障碍,而他的努力就是一千六百多次的试验

    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调整目标的难易度,让故事更出彩。

    意外人公式:1.目标→2.意外→3.转弯→4.结局

    而“意外人公式”的重点是意外,但“转弯”其实才是它真正的目标。也就是说故事转弯到哪里去,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当中,找到一个让人意料之外的“转弯”能让人耳目一新。

         

    有了这两个公式后,我们应该如何结合书中内容,一步一步地写出一篇吸引人的文章呢?

    分享一下二当家的做法吧,在看完书中(部分)内容后,记下自己感触最深的点,可以从中选出1-4个点串成一条线,想一下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按照公式罗列一下,然后进行写作,写完初稿后如果还有时间,再来润色。

       

    一般我们写故事的时候,通常会按照公式的1到4的顺序来写,而如果希望让人更加惊喜的话,可以尝试把顺序调转一下,说不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写故事的时候,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想想怎么写会更加吸引人,也可以拿咱们的行动营举例子,比如某某的打卡之路哈哈哈。

    最后,故事只是写文的其中一种方式而已,还有散文、诗歌、清单、采访等等,之前还有老铁写过连载故事呢,特别生动有趣。

    在这里,推荐大家看看《故事课》这一系列,刚刚提到的框架和例子都是选自书中,老铁们可以在书中学习故事应该怎么讲的。

    二、故事体细节该怎么写

    一篇好的故事需要框架构思巧妙,除此以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更吸引人?

    答案就是——细节描写细腻!

       

    那么应该怎么捕捉细节注重细节呢?

       

    我们可以动用自己的五感进行描述

       

    什么是五感呢?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接近饭点了,我们就以一碗牛肉面来举例吧

         

    首先 视觉。我们看到的这一碗牛肉面是怎样的

    举一个例子哈(感谢例子提供者小呆)

         

    白色的瓷碗上冒着热气,鲜红的辣椒油飘在白色的细面上,几大块牛肉被围了起来泛着鲜亮油光

         

    这个描写觉得怎么样呢

    从中的描写是从静态和动态进行描写的

       

    接下来,听觉。你听到了什么?

    隔壁桌在哧溜哧溜的大口吃面,服务员上菜的吆喝声,被辣的不停呼气的声音,咀嚼吞咽的声音,还有厨师正在切牛肉的噔噔声不绝于耳

    接下来,嗅觉。想想这碗面就在你面前,你闻到了什么?

       

    闻到了牛肉汤的味道,香鲜而不膻,闻到了辣椒的味道刚咽下的口水又流了下来。

    接下来,味觉来了!可以结合触觉一起来试试看

    吃进嘴里的口感如何?

    嗯嗯,牛肉很有嚼劲,那么面呢,汤呢?

       

    喝一口汤,嘶,烫!赶忙闭上嘴,牛肉的鲜香和辣椒的刺激感同时在口腔里面爆发,顺着舌头直接进入大脑。

    再吃一口面,滋溜的一声,直接冲进入了口中,慢慢咀嚼,爽滑劲道的拉面里面的牛肉的汤汁一下子就被唤醒了

       

    哇,赶紧夹了一大块牛肉直接塞入口中,尽量的牛筋在口中跳跃,腌制的牛肉入味又松软,入口即化

    通过味觉和触觉的描述,老铁们有没有觉得恨不得马上去吃呢!

    如此馋人的描写并不是信手拈来的,都是要花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的

    通过刻意练习,一步一步来哈~

    看一下通过这五觉,我们共创出怎样的一篇小短文出来

       

    关于细节描写,今天举了牛肉面的例子,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多多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心里进行刻意练习,慢慢地让自己的描写更细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描写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分主次的细节描写,读者读起来会不知道哪些才是重点,当然,字数也是会超的

    三、写作中的小提醒

    接下来的小提醒有一些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但还是希望再给大家提个醒,免得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误错过今日最佳!

    001 不要有错别字,错句以及错标点符号

    只要有一个都会让你与今日最佳失之交臂的!

       

    之前曾经分享过“的地得”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老铁们还记得吗?

    不记得的话要记笔记咯~

    分辨的地得,可以记一句话:形修名,副修动,得一般表状态

       

    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后面一般接名词,比如:美丽的花朵

       

    副词修饰动词,××地(副词)后面一般接动词,比如:激动地说,开心地跑~

       

    得一般表状态,后面的词语是对前面的补充,比如,吃得很饱,答应得太快

       

    这样子会不会更好地理解这三个字的用法呢?

    002 多看看老铁们的文章

       

    每天的最佳文章、妙笔生花文章老铁们都有看吗?咱们连里老铁们的文章都有看吗?

       

    咱们要多去看看老铁们的文章,学习大家文章的优点,吸收为己用。

       

    也可以尝试一下评论/点评,总结归纳老铁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认真去想想哪些点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写下来会让你更具体的知道究竟是哪里值得自己去学习的

    写完以后,可以与对方交流,互相学习。如果是最佳文章和妙笔生花的话,我们也可以拿着自己写的点评语与推荐语作对比,看有没有被自己忽略的地方,这样会进步更快哟!

    当然,对于文章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找排排、点评官、指导员们、连长们哟,我们一直都在哈。

       

    好了,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谢老铁们的陪伴,期待老铁们明天的打卡文章哟,加油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ws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