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好
这里仅仅只是举了几个让人喜欢的应用技巧,回顾生活,如果有人具有这几个特性,那么ta会更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一个好看的人你喜欢ta可能会觉得他会给你带来一些其它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审美更高,回头率更高,被搭讪率更高;如果一个人与自己比较相似,那么在平常的交往中可能会回家的顺利,而且话题可能就更多,在平时的朋友圈也是如此,人都说不要硬挤进那些圈子,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的话,你可能不怎么会受待见,所以很多人转变了思想,先让自己具有能力,那么身边会自动形成这样一个圈子;在平常跟父母的通话中很多孩子学会报喜不报忧,因为都不想让父母担心,而且报忧也无济于事,最终的承担者还是你自己。
很多这种方式枚不胜举,那么如果一个销售员让你很喜欢ta的话,可能接下来你对ta提出的请求可能很容易答应,那怎么做才能够让我们保护自己呢?
静观其变,冷静对待,当销售员开始提出他真正的意图的时候就该收起自己的感性,来理性的处理了。将我们与请求者的感情和ta提出的要求区分开,也就是将交易者与交易分开。
分享两个关于这一原理所产生行为的正反例子。一个朋友A在脸上长痘,需要朋友B分享祛痘的方法,由于朋友B平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平常都会去尝试美容院的祛痘体验,于是给朋友A推荐了一个平时体验中感受最好的一个,朋友A接受了推荐,但是他并没有说立即的就去,而是自己再去网上,美团,微博等地多方比较了之后,才去的朋友B推荐的这一家,最后收获了良好的体验效果,其中也有朋友A推荐的功劳。那么在这一事件中我要说的是虽然有朋友推荐,但是朋友A还是非常理智的,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之后才采取的行动。
另一个是朋友A想要办理一张信用卡,因为一般办理银行的信用卡会有新手礼,ta看重了某银行的新手礼包,准备办理的时候,朋友B在朋友圈分享了推荐办理的链接,于是在问过朋友B是否办理信用卡送包得到朋友B的肯定回答之后,朋友A虽然看过链接上面并没有写到有送包,但是基于对朋友B的信任,没有去求证就办理了,结果可想而知,再回头问B,B说没有吗?还以为有咧!哈哈,事情就是这么的戏剧化,朋友A没法怪B,因为朋友B只是一个建议者,最终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还是A,A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所以如果A能够将人和事分开,ta可能能够收获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