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产生改善自己某个行为的意愿?大概是因为立即获得了负面的反馈。如若没有直接的糟糕体验,想必一个人也不会有改善的需求。
也就是说,改善来自反馈。
日常当中,我们可以从他人处获得反馈,比如,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获得来自领导的反馈。这份反馈能让你快速掌握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好,在哪些地方有不足,然后可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去改进。
他人所能给予的反馈只能涵盖有限的方面,对于日常中我们独自完成的事物,比如学习读书、培养习惯等等,因为是自己在做,所以不大能获得来自他人的反馈。如若想改善、想优化,毫无疑问,只能通过自己给自己反馈来获得。
你有没有注意过给自己反馈这件事?
我见过一些人在一个年度终了会写关于自己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年终总结。这就是给自己的反馈,反馈的周期以年为计,在一年结束后做这件事,然后从下一年开始去改善不足。我也见过一些人写季度总结,写月度总结,或者干脆写日记,按照一个更短的时间维度去给自己反馈。在当季度结束写季度总结,那么这个季度遇到的不足,下个季度就可以去改正;在当月结束写月度总结,那么下个月你就可以去改正;在当天结束写总结,那么第二天你就可以去改正。
让我想到一个词(可能是自创的):反馈的粒度。也就是你给自己提供反馈的最小时间间隔。粒度被划分的越细,反馈发生的越频繁,改善响应的也越快。
就好比对于一台运行中的机器,你天天关注它的运行状况,有了问题及时维修,那么,这台机器可以始终处于稳定运转的状态,给你带来高效的产出;相反,如果隔很久才关注一次,这期间发生的小问题便无人问津,小问题只能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大问题,到时候不仅维修耗时费力,可能机器的某些性能已无法复原。
你会给自己反馈吗?你的反馈粒度是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