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解:化繁为简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杰出的人用他们的智慧在研究这个问题。
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希腊,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从德谟克利特开始直至1678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将天体力学与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于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之下。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
无论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彗星划过夜空、潮汐的涨落等等,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都统一在了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这具有一种美感,通过研究任意两个质点间的作用就能解释天体运行,还能预测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存在。
后来,这种美让科学家们迫不及待地认为真理就是将所有的现象分解为原子的运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在整个科学领域的地位决定了其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成为判断一切科学的标准,由此建立了还原论的科学范式。还原论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某一层次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分析较低一级的各个组分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而得到解释,用笛卡尔总结的两个哲学规则来说,即:
第一、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第二、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二、整体与局部之和
2010年有一电影《怦然心动》,讲述了男女主角两个小邻居间的故事,豆瓣有8.9分。其中有一句台词是大概是这么说的:A painting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A cow by itself is just a cow. A meadow by itself is just grass, flowers. And the sun peeking through the trees is just a beam of light. But you put them all together and it can be magic。(一幅画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相信这个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但是当我们正真面对这个世界时,却又不是那么知道了。毕竟世界上的事物要一幅画复杂太多,比如各种各样的生物。
1831年,在加拉巴哥群岛考察时,达尔文发现每个岛屿上的陆龟和雀鸟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又有些许的不同。他又发现加拉巴哥群岛的生物与南美洲大陆的种类非常相似;于是他开始怀疑岛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千百年来适应各个岛屿不同环境的结果。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无数个世代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根据自身多年的实地观察形成了进化论。
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了人们的完美幻象。孕育了以描述性、 非决定性为特性的整体论。整体论也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研究高层次本身和整体的重要性,主张一个系统中各部分为一有机之整体而不能割裂或分开来理解。
三、维度的困境
《庄子》里讲了一个故事: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
女生变美是一个复杂的事物。用还原论分解,你可以从头发、指甲、画眉、眼线……用整体论看,要研究审美的趋势、变美的目的、衣服鞋帽的穿搭、内外兼修……这很容易懂。可除了美之外,还有更多复杂的事物,我们就不一定也能明白了,比如航行。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却直到离世时,他都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而今天的“航海者们”却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运气了:2013年,雷军就经常把“飞猪理论”挂在嘴边,成为风靡创投圈的成功方法论,之后就有很多人说他们是风口上的猪;华为,加班盛行,让不少公司开始推行996、讲狼性文化;还有多少公司在复制阿里的职级序列,动不动就是P几,任职资格……
从还原论、整体论,他们都学了很多,实施了很多,但你要问他们,是东施还是西施呢?他们是“无问西东”,在维度的困境里,每个人都像一艘无法掌握经纬的航船,如何能辨别方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