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阅读的点滴思考
名著考试也就那么四分,不用读,背点知识点逐题过关即可,还需要费那么多的心力嘛?很多语文老师这样想。
其实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名著的人文性可以带着我们开阔视野,洞悉人性,学到很多。《水浒传》脍炙人口,学生都爱看,但是看什么,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什么收获就显得很重要,《水浒传》可学的地方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有很多。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
1.图说人物,悟人生体验。绘制人物曲线图,林冲、武松、李逵、卢俊义、晁盖、鲁智深、宋江、杨志等通过图示,了解人物成长经历,能得出很多人生的启示。比如:人生的境遇和你交的朋友有关系,慎重处理人生的重要事件,深思后行才能掌控人生。
2.主题研读,探究内涵。
(1)领导力探究,发现自我。宋江没有过深的武功,没有吴用的谋略,为什么能成为梁山的头领,带领梁山走向壮大,让同学提炼领导力的内涵,并有意锻炼自己的领导力,扬长避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2)性格比读,扬长避短。梁山人物各具特色,性格迥异但都个性鲜明,可以同中有异,异种求同二种研究方法,结合自身发现性格优缺点。
(3)个性语言,揣摩表达。 作者在语言表达上面很用心,让学生来探究个性语言的表达,揣摩比较人物说话的艺术,进而学会表达,巧妙说话。
(4)情节探究,一波三折。学生写作总是开头+结局,不会写出中间的情节,更不会设置细节,《水浒传》的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心动神摇,且采用了糖葫芦的模式,一环套一环,读之总让人爱不释手。可让学生精选一些故事情节,探究作者如何布局谋篇建构趣味故事。
(5)悲剧探因,追根溯源。从社会、个人、事件、环境等多方面来探究造成梁山悲剧的原因,引发学生体会“乱自上做”的悲剧根源,以及个人性格引发的间接原因。
3.比较阅读,洞见意图。水浒中人物很多性格很相似但又具有各具特色,比如武功高、身份较高、人生跌宕的杨志和林冲,比较中梳理如何规避过失而导致人生悲剧;同样武功高强,性格粗鲁,为什么鲁智深和李逵比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作者安排鲁智深最后坐化,而李逵被赐毒酒,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以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开展
针对学生读名著容易囫囵吞枣兴趣不高的现象,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1.课前接龙,日日不断。选择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每天上课前三分钟故事接龙,看谁讲得最生动。
2.读书分享,协同展示。以主题分享的形式,发表自己(小组)的洞见和观点。
3.群雄争霸,各抒己见。设置一定的论题进行辩论,例如“宋江是(不是)个好领导”,让学生在辩论中运用书中的事实性知识,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
4.精彩视频,唤起兴趣。学生上课或作业效果好的情况下,可以在自习课奖励学生一起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大家观点,引发思潮。可以邀请周边大学教授,或者观看网上一些名家的视频讲座,引发学生新的思想和观点。鲍鹏山教授关于《水浒传》就有很多精彩的观念,可以提前选择下载抽时间观看。
三、名著教学中关注三点
1.合作学习,学会协同。很多学生之所以对作业、发言有畏难情绪,多是能力问题和心态问题,所以不妨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协同展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2.把作业变成作品,人人有佳作。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当我们让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的时候,整体效果会比平常的作业更好,当然,以什么形式呈现作品,呈现什么内容,要慎重选择。
3.主题阅读,推动深读。改变阅读过程中的随意性,用主题阅读、探究研读的形成,让九年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的效果更好、更高效。
读名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人物,了解情节,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成长以启示,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往知今,滋养心灵,启迪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