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3教读,自读,课文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阅读每单元一般4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组成,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并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既有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言素养的过程。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是旁批和阅读提示。没有设置练习,目的是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到整本书阅读,或者同作家的其他文章阅读,或者同一题材、体裁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落实连滚带爬地读书。
4,“一课一得”。既指向阅读,也指向写作,指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一个核心要点。避免面面俱到,避免各个知识点都是蜻蜓点水。
文本本身特点。如不同文体的小说和散文,教学重点就应有所区别,新闻、说明文、小品文、话剧等不同体裁,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不同文体,不同教法。
学生特点更是不同,中学生学习习惯、接受能力、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动机等差别很大,因材施教是基本要求。
至于教师,对教材处理能力,本人特长等不同,在教学设计中也会体现出不同。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无论怎么强调重视都不为过。
教学设计要关注这么多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如果仅凭自己的理解就设计的话,难免挂一漏万。另外把理论转化为行为,把思想转化为方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技术转化为艺术,实属不易,如果仅凭自己素读文本的收获就盲目上课的话,会不会有把学生当作小白鼠的嫌疑?所以,素读文本,有了自己粗浅理解之后,还应该参考其他资料。如关于这一课的听课评课记录,看看其他教师的精彩及遗憾各在哪里,更应该读一读名家课堂实录,看看名师是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创设情境等等,有利于我们快速成长。这就是名家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