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能够完全记住的知识点,是我现在就想到的。未来也是能够在我大脑中不断重复的知识点。因为它们对我来说相当有趣。以下三个知识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损失厌恶框架: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你只能救活2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A疗法,因为他们更愿意救活数量一定的一群人,而不愿意冒所有人都死去的风险。同样的小故事,我们接下来换个说法试试: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一定会死4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这时候大多数人又选择了B,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400人就这样死去。
卡尼曼研究后发现: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都有风险厌恶症。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的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这种现象,卡尼曼称之为:损失厌恶。
关于人性的知识点:人的惰性是非常强的,做什么事情都有成本,为了引导人们去做我们想要让他们做的事情,就需要简化做那些事情的成本以及提高事情的吸引力。就像做笔记,选效率高功能多一些的编辑器做笔记,细想一下做笔记的好处或者细想一下不做笔记又会失去什么(损失厌恶)。
激活固有理念:一些本质的事情,更改一下措辞,就会影响人们的决策。我们说不定因此就掉入别人设计的坑里面。小布什曾经提过一项法案,叫《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多么好的措辞,谁会反对呢?谁会站起来说,我要让某个孩子落后?于是大家几乎都没有对里面的内容看得过于仔细就直接通过了,但其实这个标题能对应的事情可太多了,咱们要给小学生加负也能用这个标题是吧,但你用“加负”这个词试试?
书中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起来会更高效一些。把“顺人性”和“逆人性”结合起来,从顺人性出发,间接实现逆人性。一件事情简化的越多,人们做出决策越容易等等。
我不敢保证我都能记得并掌握这些知识。像损失厌恶框架,人性啊,我觉得这些知识能够勾起我的兴趣,我的注意力投入在这上面也更多。但是要把这些知识进行组合设计,助推自己,还真不是一件易事。只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并熟练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