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悟(13):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旁曰:“此方是寻著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
现在社会大多数人都喜好名利,到底该怎么样看待名利?有的人一辈子追逐名利导致疾病缠身,亲人朋友众叛亲离。
大多观点都有正反两面性,如果你是追名逐利的人,并且不觉得名利不好,那么本文可以不看了。
本文对那些被名利所累导致疾病缠身,生活焦虑的人会比较受益。同时如果你是修士,可能对你也有帮助。
求名利而又求之不得时,你的内心就会焦虑,同时你也会变得特别容易情绪化。中医里面有说过很多人的疾病,都是受情绪影响很大。
那么当你认识到情绪的危害时,你的内心其实是想摆脱名利的束缚。
这个时候障碍我们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在追逐名利。
名利的背后是私欲,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名利。
只要我们认识到它,发现到它,觉知到它,甚至都不用怎么处理,它就自然消失。
这就是佛家所讲的觉即止,觉知到名利时,名利就消失了。
王阳明的学生孟源也有好名的习惯,王阳明经常警告指点他。有一天一位姓陈的人来请教王阳明致良知的功夫,王阳明还没说话,孟源就开始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之前犯过的问题。”
是否有联想到自己也经常这样?也许你会认为这怎么算是好名?
那些从政的人日日想着升官发财,企业上班族日日想着做管理层的人,这才是真的好名吧!
没错,这种好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自己发现的,也就是只要你稍微反省,问问自己,就能发现这些是起了名利之心。
但是孟源这种好名的情况,很难觉知到,你甚至根本不会认为这是好名。
因为你会认为这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种隐藏在善意下面的私欲非常难以觉知到。
别人提出问题,一但自己知道,内心就开始想要凸显自己,表现自己,名利之心就起来了。
也许你会说这种名利危害应该不大,但是你放过了这个,接下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名利私欲朝你涌来。
所以王阳明说对待私欲就要严防死守,一旦发现立马革除,这才是致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