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是在认识自己,就是在探寻他人;
人的一生不是在跟在自己较劲,就是在跟他们纠缠;
人的一生不是在活成自己,就是在成就他人;
人的一生,除了我,就是你。
01 不是记不住,只是以为不重要
你是否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你是否总是觉得记名字好麻烦?
关于记住人名这部分,感触太深了,我特别不擅长记名字。主要其实还是懒,习惯,或者深层次就是对人际交往的回避。
为什么呢?当我想记住一个人的时候,我是想主动了解他,想深度链接。而记不住是真的脑子记忆不好嘛?不是。只是不想记,只是想被动而已。我骨子里不喜欢接触新的人,新的事物(我竟然这么不喜欢新的东西,以前竟没发现)。
但是现在却想改变,尤其在看到吉姆法雷至少记得五万个人的名字,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我震惊了,有时候未必是你做不到,是你根本无法想象别人有多优秀,用一句话来表达:原来还可以这样!
02 不是爱评价,只是不习惯说事实
你是否喜欢评价一个人?
你是否喜欢带着情绪去看待一件事?
评判更多的可能是负性的,即使正面的,也容易影响人们关注当下,转而沾沾自喜。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提到,人的大脑里有两个自我:自我1和自我2。自我1负责指挥,控制,自我2负责接受指令去执行。自我1若总是带有主观评判,自我2就很难关注当下的事。
可以将评判变成描述,描述客观的事实,更能让自我2认清现状,将关注点集中在事情本身,而非价值判断。
03 不是爱发牢骚,只是不善倾听
你是否总是打断别人说话?
你是否希望别人专心听你说?
注意倾听,使用策略性同理心,理解对方的想法,以及他背后真正的感受,我们大多数人在谈话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忽略了对方的需求。所以有时,你会看到两个人聊天,每个人都只是在各说各的,并不在意对方说了什么。这样谈话的结果一般就是互相发发牢骚,并没有建设性的意义。
一个好的倾听者是全身心的关注对方需求,体会对方感受,鼓励对方谈论自己。当然也要避免陷入自传式倾听,总想做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
04 不是不爱,只是习惯被付出
你是否慢慢疏离了养育你的那个家?
你是否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现在这个小小的三口之家(也许四口)?
可能不到那个年龄,无法体会父母一天天看着日历牌,数着日子盼忘儿女回家的心情。其实,只需要想想,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了家,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次,可能就能明白了。
这一年,爸妈帮我照看孩子,渐渐地竟被理所应当的想法填满,常常忽视了他们真正的需求,比如只是下班后跟他们聊聊天儿,听听他们的想法,而不只是陪孩子,或者做自己的事,这种明明在眼前,却被忽略的感受一定不好吧。
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一说话,我们就变得不耐烦;父母一提建议,就直言他们不懂,不懂这个时代人的想法。代沟——成了我们割裂双方思想的代名词,有时甚至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完全被不可理喻的价值观充斥着。
你真正去听了嘛?他们说的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吗?同样的话换成朋友说,你还是这个态度吗?原来我们只是对人,不是对事,为什么,明明是将我们生下来,并一点点养大的亲人,竟一点儿耐心都不给呢?
我们往往容易将好脾气留在外面,将不良情绪留给家人,为什么?利益关系不同。前者,你有所求时,需要付出,他是你的“上帝”;后者,你有所求时,他甘心付出,你是他的“上帝”,说严重了?未必,有些人,有些事,还真是这样。
人的一生,要为自己活,要为他人活,要为家人活,要好好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