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复盘?
在头脑中把做过的事情过一遍,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目标与结果进行对比、反思、探究、提升。
二、复盘自己实例。
去年年初计划:
成为简书签作者。
三个条件:
1、粉丝数2000以上;
2、喜欢4000以上;
3、发表在某一专题上文章超过40篇以上。
到现在:
1、粉丝12个;
2、收获32个喜欢;
3、偶尔一两篇。
做了什么:
买汤小小的课程,基础班699元、点评组两期都是699元,还有的书评课、故事课各699元。还有阿何写作课、星姐写作课等前前后后花费了不少4000元。
与计划有出入:
课倒是听了,笔记也认真记了好几本。可是输出自认为的好文章却没有几篇。
反思:
没有研究各专题需要的文章,写的文章属于自嗨,看了没有什么价值。
探究:
内心浮躁,找不到自己定位,懒得写,写不出来。
复盘复盘自己的实例:
无意中又陷入焦虑中,突然想重回听课,想知道写不出来怎么做。
所列的要的太多,及时把自己抽离出来。
二、复盘与总结的区别。
总结是复盘的一部分,是静止的。总结是静态,而复盘是动态,对未发生的也进行推演,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结果。
三、复盘对像。
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本章举了个例子,讲作者去参加一次会议,夸赞一位前辈年轻有为。而那位前辈不悦。后来才知道那位前辈已70多岁了。我看完也学着自己复盘下,提炼规律,与参加不要随便就说别人的年龄。作者提炼出,做事涉及什么人,先了解他的资料。这可能与我经历有关,以前去参加一次活动、那边一个负责人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她们俱乐部,关于减肥,遇用她身上,反问我一句,你猜有现在几岁,我无脑地冒出一句,三、四十岁。
又复盘出一条,我们是否被过去的错误所束缚,束缚我们的认知,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四、复盘的类型。
分为自我复盘、他人复盘、以及团队复盘。
五、自我复盘。
向自己学习,这点跟虚舟老师倡导的反思有些相似。如果真要区分的,反思应该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的步骤里就有反思。
曾国藩对举为儒家“外圣内王”的最高标准,被毛泽东、蒋介石大力推崇。
早期时,他日子并不好过。后来,在他父亲去世后,回家一年多。通过不断对自己过去的复盘,复出后,成为了晚清中兴第一人。
柔弱胜刚强,学会满足、理解他人利益要求。
这就是他复盘后总结的规律。
还有《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也从生活提炼出两条规律“昂贵=优质”结果,以及互惠原理中的技巧,“拒绝——退让”策略(第一个请求不能太无理、太极端、要有诚意)
六、学习美国文化。
问别人做纠结于做什么选择,而向你征求意见时。可以列出各个选项是什么的,分析其本质,有什么优势和不足,适合什么人群。根据这些做参考,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七、团队复盘。
寻求真理、真相,观点交锋,是验证逻辑的讨论会。一般来说,有三种角色,主持人、设问人、叙述人。设问人与叙述人角色可相互交换。
八、从他人复盘。
分为两种,一种单纯复盘他人做的事。另一种是对比复盘,将自己做的,与其他正在做同样事情厉害大伽正行对比,他人将着力点放在哪里?而不是其他的?复盘我与本书作者对比,作者能写出来,我写不出这样的书,作者有丰富的素材,事例与论据连接得特别好,表达得清楚,让人读懂,有料,有新知。也就设立标杆,可以是做得好的,也可以与做得不好作为标杆进行对比复盘,生活中处处可见标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