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中SGD的动量实现是如下这个样子的
if momentum != 0:
param_state = self.state[p]
if 'momentum_buffer' not in param_state:
buf = param_state['momentum_buffer'] = d_p.clone()
else:
buf = param_state['momentum_buffer']
buf.mul_(momentum).add_(1 - dampening, d_p)
if nesterov:
d_p = d_p.add(momentum, buf)
else:
d_p = buf
p.data.add_(-group['lr'], d_p)
将pytorch的实现翻译为公式,就是如下这个样子:
为什么说它诡异呢?因为它与Polyak, Sutskever等人的论文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是学习率,是动量因子。
对一下,其实就是换了个位置,从传统的换到了。 但是其实通过展开,可以发现,在学习率保持不变的的情况下,这两种实现方式是等价的。而在学习率变化的情况下,直观的来说,前一种方法学习率会立马作用在动量上:
使得学习率的更改立马产生效果,而使用原始的方法往往要好几个batch之后学习率才生效(因为动量太大了)。
因此,一般来说使用pytorch采用的实现方法会适用一些。
[1]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16574
[2]https://github.com/pytorch/pytorch/issues/10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