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刚刚了解谢云和张文质老师的时候,我曾和朋友们笑谈,两位老师交给我们更多是关于“道”而非“术”。因为在这之前,参加过很多的 教育教学类培训,更多是操作层面的,而谢张二位老师给以我的,更多是思想和认识上的触动。
今天,当我翻看《日常教学的情调》时,我终于为当初的感受找到了一个精当的词语去描述,就是张文质老师所说的“不教之教”。其实就是他所倡导和强调的东西所给以你的一种熏陶,一种感染,张老师说,这也是一种教,但它更多是生命之教。
在张老师的生命化教育里,熏陶和感染,在张老师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产生。
第一种生命的影响是人带给的,是一种通过生命本身去影响生命的方式,被他称之为生命的范本。这里的人,亦指生命的范本,可能是现实中的人,也可能是历史上的人。张老师谈到对他自己影响最大的是黄克剑先生。只要他一想到黄克剑先生,就希望自己能够坐的更直一点,觉得黄先生是他生命的范本,会一直影响着他。
第二种影响是通过阅读产生的,从而进行生命化教育。教师应该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东西,从他人的文章,从他人的理论建树,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中,获得启示。这又一次让我想到了关于教育行走的一句话“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第三种影响来自一个团队的氛围。比如说,这个团队,彼此之间的情感,彼此之间交流的方式,包括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它所造就的既是一种人的情谊氛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氛围,会使得在这里的人得到一种熏陶。
有人说,人生中,很多时候,无用乃大用,我想说的是,张文质老师以及生命教育的“不教之教”才是“大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