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我来说。
写文章应该算是一种习惯了。
如果有时间。
一天可能会写两篇。
主要是有些话想记录下来。
原来开始写文章。
主要的目的是想写一些自己看书的收获。
通过输入倒逼输出。
增加学习效果。
现在更多的可能偏向于记录自己了。
有想说的话就写下来。
书上的内容写的相对较少。
这也跟我最近看的书有关系。
感觉不太好提炼。
因为我看的是小说。
只能是讲大致的脉络。
真把故事情节大致的说出来。
这篇文章就很长了。
小说类是最不好提炼的。
一般工具类的书籍是最好的。
里面有很多观点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写。
每个观点可能就是一篇小文章。
我觉得小说的魅力主要是在于细节。
每个情节的描写。
可以不自觉的把读者带入到故事里面。
这样给人的感觉也更加强烈。
所以每次我看到好多小说的时候。
都不能自拔。
要一口气看完。
我这几天看书的时间是比较多的。
而且看书的节奏也快。
对于字数比较少的小说。
基本上一天可以看一本。
比如我这两天在看的是易中天的中华史。
准备把他的一整部追下来。
现在看的是他第一部的第三卷了。
每天看一本。
我觉得很好。
前两本《祖先》和《国家》已经看完了。
现在看的是《尊基者》。
看历史书。
我觉得就应该是追着看。
按照时间线一步一步的往下看。
这样整个历史脉络是连接的。
如果看一段之后就放弃了。
可能整个就是个断的。
现在看前两部。
让我把史前的发展情况了解到了。
原来这一部分其实是模糊的。
感觉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啊。
还是会去看历史的。
历史是有它的魅力的。
读书的时候学了历史。
太无聊了。
跟书本有关系,跟老师讲的也有关系。
所以现在到社会上之后。
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写的好的书去看。
有意思的才是有传播力的。
每一个历史都是现代史。
因为在这些历史中看到的故事和人性都是相同的。
只是我们分别在不同人身上看到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故事来讲解。
也可以用以前的故事来讲解。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对当事人的伤害。
我们选择在历史中找人物故事。
这样讲解出来有说服力。
而且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每个人看历史都是在用现在的眼光。
用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来解释。
解释给自己听,也可以解释给别人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