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

作者: 晓二爷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09:43 被阅读0次

第2天#读书#

20190710
P2-P6
《耶鲁是这样的》
【“在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这是耶鲁通识教育的精髓,我刚刚见识了它的力量。”简单介绍耶鲁,选课海洋,两点体会:反对电子产品因为更需要注意力;本科生素质高,通识教育的魅力。】

到2016年, 美国建国才240年历史, 但耶鲁大学建校却有315年。 没办法, 北美大陆特别是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这块地方, 先有文明, 后有国家。 这跟中国正好相反, 中国历史悠久, 现代大学的历史则短得可怜。

中国历史悠久,因为现代化的进程晚,故现代大学历史不长。但一来古代有私塾,有孔圣人这样的教育家,二来虽然现代大学起步晚,我们后来居上,也在向一流出发。对外国的优秀基因可以借鉴,但不必崇洋媚外,妄自菲薄。

沉积至今, 耶鲁有14个学院, 其中一个本科生院, 一个研究生院,12个职业学院。 职业学院跟国内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别, 指商学院、 法学院一类专门学院——耶鲁立校之本是通识教育。

好奇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12个职业学院是有交集的嘛?以及各个学院的人数是多少。看看精英们的选择~(填报志愿的时候不是有学科鄙视链嘛,还形成了闭环,国外的情况是什么呐?)

积淀深厚也造成了麻烦。 耶鲁有校部, 但你把它看作14个学院的自由联合体就好。 每个学院都自行决定课表, 也自行决定每年秋季开课时间。 作为耶鲁世界学人, 我有在全校跨学院任意选课的特权, 但跨学院这三个字与各学院自行其是的现实相遇, 就给习惯国内统一规划的新来者如我制造了许多头痛的事。

  1. 国家、民族的差异:国外是自由联合体,各行其是,充分保障了自由,但是否会损失效率呢?尤其是面对乌合之众和爆炸的人口。国内民主集中,统一安排,限制了部分自由,但也保障了更多的自由不被无效给消磨。
  2. 民众的差异:国外高度自由,个人独立性强;国内集体意识强,有的时候把个人藏在集体里面,忽略了自我的感受和羞于表达。

开学前两周是耶鲁的选课季, 耶鲁人称为shopping period, 很形象。 所有课程第一节课都是教授简介课程, 说清要求。 学生们先感受再决定是否选修。

国内的通识课也采取这样的形式。可惜真正凭喜好兴趣去选的少,“选课宝典”水课,给分高任务少的课更受欢迎。向GPA低头...不管选课形式要改,评价体系也要改,才有可能真正促进个人发展。当然多年以后可以放荡不羁随性而行的时候,就无所谓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总之, 我这样可凭兴趣随便选课的人, 完完全全陷入了课程的汪洋大海之中, 亲身体验了“更多的选择并不更好”这一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发现。

想象一堆各种口味的番茄酱,还不如就来一种经典的亨氏。选择综合征者的噩梦。

令人头晕目眩的选课季下来, 我有两点小小的体会。

  1. 教授反对在课堂使用电子设备
  2. 本科生素质惊人

第一, 不论是在商学院那样的超现代化课堂, 还是法学院十几把椅子围着张桌子这种小教室, 教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都深怀敌意。 客气点会说, 电脑只能用于记笔记; 不客气的就直接说, 记笔记也请用笔。

写过《大国的兴衰》 的著名教授保罗·肯尼迪就是这样。 他在课上说: “绝对不许用电脑和手机, 必须学会手记笔记, 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极为重要。 ”肯尼迪花了十分钟歌颂了另一位耶鲁教授、 美国前副国务卿查尔斯·希尔的笔记传奇。 希尔年轻时曾经是基辛格的顾问, 无论多么紧急忙乱的会议, 他坐在一旁沉着地记下来会议的精要, “漂亮、 有组织、 可识别”。 肯尼迪对学生悲鸣: 你们是不可能达到他的水平了,但清楚扼要地记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极为重要。 他讲了个故事: 上校给
将军作汇报, 照着汇报文件念, 将军打断了他: “上校, 我也识字的。这样吧, 阿拉斯加见。 ”于是上校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就被发配到阿拉斯加了。

举例1:《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自身案例+分享两个案例)
举例2:引用,正面案例查尔斯·希尔,“漂亮、 有组织、 可识别”
举例3:引用,反面案例,照着汇报文件念被发配边疆的上校

不知道你会怎么样, 反正我听完就把电脑合上了。
一段话,一句话,效果显著。
真简洁啊。

不是每一位教授都如此重视笔记, 之所以敌视电子设备, 主要还是因为需要学生保持专注。 我曾问过某教授用电脑记笔记有何不妥, 教授说: “我需要每个人的脑子。 ”
这我同意。 虽然我这样早已习惯用电脑做笔记的, 损失一点表面的效率, 转而从专注获得回报, 划算。

在注意力与效率之间,是否能达到平衡呢?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第二, 耶鲁本科生素质惊人。
一方面是选拔机制,入围者即精英;一方面是培养机制,精英养成计划

这是大战略的第一堂课,讨论全球化。很荣幸,这个论题是我在求见耶鲁著名学者约翰·加迪斯时提的。我问他:前两年还显得无可阻挡的全球化势头,为什么此刻已停顿,甚至可能正在逆转?加迪斯主持大战略课多年,刚刚把主持人的角色转给另一位教授。他非常喜欢这个问题,建议这学期第一课就讨论全球化。
主持这节课的伊丽莎白·布雷德利教授,开场提了三个问题:
——全球化确实是在逆转中吗?
——如果是,是因为全球化这件事本身就难以持续?
——还是说全球化可行,但被谁在什么地方搞砸了?
我看着40多位学生争相举手,一个一个地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言之成理。这个问题是我提的,自然有一些思考,但这些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整合起来,远远超出了我的幅度和深度:他们自如地运用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几乎每一个人刚刚过去的暑假都在海外某个地方度过——然后互相驳难。教授只需要把学生们的发言在黑板上整合成为一个思维导图——是的,学生们用一个小时,初步描画出了研究全球化问题的思想地图。

类比《奇葩说》不过辩论的辩题不够理性客观,而且二分法太过武断。其实辩者的逻辑、表达和情感输送还是很重要的。国内的教育在批判性思维、表达(演讲与写作)上确实有所欠缺。不过科学、理性,兼容并包的思维也很重要,厚积薄发,老有所成。

结束之际,加迪斯教授站起身来: “同学们,你们忘了一件事。政策决定是人做的。你们不能只从政策对国家的长期利弊来思考问题,必须还要从决策者的个人角度来思考。政策不仅要对国家有利,还要决策者能接受。 ”政治,政治,政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怎样减少决策者的影响,让决策更体现长远的利益?

他们都至少已初步掌握了当代作为一个知识人必备的思维框架和表达能力。无论将来在什么领域开始职业生涯,他们只需要补上特定的专业知识即可,而这不难。

“思维框架和表达能力”,What,How

在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这是耶鲁通识教育的精髓,我刚刚见识了它的力量。
结尾简洁明了

相关文章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

    第2天#读书# 20190710P2-P6《耶鲁是这样的》【“在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这是耶鲁通识教育的精髓,...

  • 读书笔记—《在耶鲁精进》

    我的读书笔记 【今日读书】《在耶鲁精进》 【读书时间】21:00-22:30 【读书小结】全书分为耶鲁故事、极简金...

  • #读书笔记# 在耶鲁精进

    好友推荐了《在耶鲁精进》,作者是得到大师课的口碑主讲人王烁,他的金句“做智识的游牧民族”至今仍然时时体会。王烁在2...

  • 在耶鲁精进

    001耶鲁大学学生思维:首次,无论何时何地,要充分的表达你的看法,不论他是什么;其次,仔细倾听别人的声音,特别是那...

  • 在耶鲁精进

    先成为通才 整堂课就是学生发言。 我看着40多位学生争相举手,一个个地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言之成理。这个问题是我提...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8

    第28天#读书# 20190805P132-P140《杠杆》【“杠杆即借钱”,用少量本金换取更多资金来谋求更大利益...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9

    第29天#读书# 20190806P146-P151《信息透明有用吗》【“债对信息不敏感”,主要介绍高登的经济观点...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35

    第35天#读书# 20190812P200-P203《保住你那一半蛋糕》【1. 要价是对BATNA的厘清,不要说服...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33

    第33天#读书# 20190810P184-P187《首先, 你得谈判》【学习谈判的Motivation。运用博弈...

  • 《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32

    第32天#读书# 20190809P180-P183《一小时速成影响力》【《影响力》的讲课版本,三个要点:当面提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耶鲁精进》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kt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