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很想写一写爸爸的故事,或者把这些故事讲出来,我爸爸的故事,能拍成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或者是一本可以传下去让孩子们了解他的传记~就叫《爸爸的故事》。
前几天因为外甥结婚,回老家几天,再次听到爸爸讲故事,我很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这次爸爸感慨,人没有前后眼,当初他为了吃饱饭,从国家单位一心一意要回农村。
爸爸是一个很有领导力的人,当时他在国家城市规划局上班,后来人才下放,去了自来水公司,做为骨干,是公司重点培养对象。
因为当时国家有负债,而且在支援其他国家,所以节约粮食要从干部开始。
然后,他们的口粮从一个月58斤缩减到20几斤。
我爸个子很高,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他185的大个子,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当时一个月54块钱的工资已经相当丰厚了,但是粮票紧缺,所以饥饿还是时时困扰到他。
有一次,他跟两个伙伴看见有卖牛轧糖的,于是想买糖充饥解馋,说晚上就不吃饭了,可以省一顿饭。
结果糖是吃了,回到单位一看,大家那天喝的粥很稠,碗都冒尖儿了,他们几个又没忍住,我爸连喝两大碗。
“钱也花了,粥也喝了,想省的也没省。”
讲这件事,我爸只是觉得好玩儿,当成回忆里的一件趣事。
后来看见在田里劳动的人,干一天活能分一袋粮食,他跟几个伙伴一拍即合,一定要去大农村。
虽然领导很惋惜,我爸依然兴奋地拿到了他所有的个人材料,然后一腔热血奔向了黑龙江通河县那片热火朝天的黑土地。
“第一天,我就挣了这么高一袋粮食!”
老爸不无得意,用手比了比。
但是分组的时候,一共两组,剩下我爸还有几个从工业转行到农业的毛头小子,再有就是一堆老弱病残,他们没人要。
因为他们要么不会干,要么干不了。
我爸骨子里的领导力和倔强开始展露锋芒,发挥了作用。
他告诉几个年轻人,“我们自成一组,我们是第三组,没人要的人我们要,只要愿意来,全部都要。
我们不仅不拉后腿,还要干得快干得好。”
接下来的收割,他们拧成一股绳,憋着一口劲儿,天不亮就拢一把火照亮,最后,他们这个虾兵蟹将的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还跑去给其他组帮忙。
然后呢,我爸就在那片土地扎了根,那也是我和姐姐出生的地方。
想一想,我的童年真的蛮幸福的,那是我记忆里的天堂。
我的父母,用他们的勤劳,给了我们姐妹很丰富和快乐的童年,那真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岁月。
“如果你当时坚持下来,现在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很感慨。
“人无前后眼。”老爸也感叹,“嗯,现在也很好,国家给了这么多,我很满意。”
人,能在错失唾手可得的追逐之后,依然能够看到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并为之感到满意,就是最大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