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友发文说,觉得自己教育子女很失败,明明花了精力还是效果差。我感觉有些代表性,故做此篇文章,献给友友。
古人云,慈母多败儿、子不教父之过。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过慈父败儿,或者子不教妈妈过错呢?5000年来都没有这种说法,或者曾经有过这种说法,但不普遍马上就被历史淘汰了。那这两句话,真的有道理吗?古人会不会错呢?
古人永远不会错,真理不会被时间埋没,只是现代人丢失了古人的智慧。其实【慈母多败儿】与【子不教父之过】底层逻辑相辅相成。
1. 父亲,母亲谁跟小孩呆的时间长呢?毫无疑问的,答案只有一个:母亲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长,小孩越小越明显。这导致一个问题,无论大事小事,都是母亲在照顾。管的太严的话,在一起的时间那么长,会使小孩成天的高度紧张;如果太松,又会导致溺爱;那有人说,如果大部分时间松,关键的时候严,会不会好一点呢,答案是非也。因为小孩知道长时间松,突然严也没事,不听话也不能把我怎么滴,过了这会儿就好了,大部分时间对我还是很好的。那就无解了对吗?因为不管怎么做都不理想?是滴,这是由于相处时间导致的必然。
2. 女性天生爱小孩。母性在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喜欢照顾人,更不用说自己的小孩了。溺爱发生的可能性大。父亲一般是比较严格的,溺爱少发生。所以会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为什么给太多的爱,也会败儿子呢?不能分辨是非的爱,是大害。这会误让小孩觉得,做错什么事都没关系,母亲都还是爱我的,而且惩罚极少。因为爱,不忍心惩罚小孩,下不起手。然后出社会后,被狠狠的教训了。因为不讲道理,破坏规则,我行我素,关键还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是社会的锅,导致跟社会的关系渐行渐远。
3. 父亲扮演什么角色呢?遇到需要批评的事情的时候,由于父亲跟小孩接触的时间少,是可以扮演恶人身份的,扮演完了让母亲去安慰小孩。完美的两人唱双簧,一个扮演黑脸,一人扮演白脸。小孩有所畏惧了,做事情就会收敛,按对自己最优的路径走。这样做了会被爸爸批评,结局太惨了,忍一忍还是不玩了。那样做了会被妈妈批评,但也就那样,在多一个不满也无妨,无所谓继续玩吧。
所以,就会被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好子女是父亲的责任,因为母亲是永远教育不好子女的,这个不因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由于小孩会寻求最优解,是玩,是不理人,是听话还是选择其他,都是以以往的经验做判断,如果关键节点上父亲的功能没有发挥,代价会很惨重,但一旦发挥了作用,小孩形成习惯了,放之任养也无妨。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信之则灵。有没有可能母亲能单独培养好小孩的例子呢?世界那么大,任何可能都是有的,只是太不普遍了,概率太难太小了,所以古人没有说。
上次周末日更到16天断了,今天日更新到17天了,打算日更完20篇,完成一个简书成就,就不怎么日更了,偶尔更新下吧,付出不成比例哈,都没人找我买服务。我这篇文章价值不菲,望友友不吝点个赞哈。
最后如果环境不允许,硬要母亲单独培养,怎么办呢,勉为其难分享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说一说戒尺,可以参考哈。但效果差强人意的话也别怪我哈,毕竟只说戒尺一个点,不是针对今天写的文章。还有其他很多点,是一小小的一篇日更文章所放不下的哈。
我还是把时间花在自己的精品游戏上吧,花了1个多钟来写,如果对您有帮助的话,来个小爱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