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姑苏听曲记

姑苏听曲记

作者: 青绿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11:46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和老胡一起去听昆曲,那时候还不是很熟,一见如故,还羞答答地称呼她为阿旖姐姐,看似柔柔弱弱,实则蕴含着巨大力量的她,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还喜欢去寺庙做义工,实在令人喜爱。

算着时间从老家回来,沐浴更衣,方才配得上晚上的昆曲,听的是《浣纱记》,很经典的南昆曲目,故事也并非大团圆结局,开放式结尾。缠绵悱恻之间尽显家国情怀,但毕竟是老剧本,红颜祸水的基调仍然没彻底改掉,一国之兴亡,岂因一绝色女子?伍子胥的忠义也被衬托得有些偏执,范蠡的犹疑和不忍也似乎为他的深情注脚,终究还是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从故事性来说,中国传统戏剧还是太执着脚本和继承,新的好剧本仍为出世,跟西方当代话剧比较起来,差强人意都嫌多,也许我这样的论断太女性主义视角,太受西方人文主义影响,总觉得一个故事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又讨厌角色脸谱化,确实与中国传统风花雪月和王侯将相式的戏曲大相径庭,审美不同,故而传统戏曲我也听,但总是隔着一些薄膜,不像票友们那样真诚,比起昆曲、京剧,我更爱越剧。

契机很微妙,是大学老师的选修课和《哭祖庙》的演绎,即便是《梁祝》,我爱的是女性争取读书和婚姻自由的那块,仅从故事性来说。舞美和服化又另当别论了,程式的规则美在这些方面的呈现,我倒是喜欢。新《浣纱记》的舞美确实景美,背后的泛舟五湖从一开始便埋下伏笔,有《渔父》味,时刻提醒观众,历史的回环不在于一明君或一昏君,昏君明君的区别并非壁垒分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在不同时期的状态不一,臣子的谏言也可以逆耳。也算得上是春秋笔法。

故事毕了,余味无穷,我和老胡一边走一边分享心得,看着远道而来听曲的阿姨奶奶们,有种感慨,那是她们的青春记忆,就像大学老师每次说起越剧,眼睛都亮晶晶的,等我们老了,脱口秀和开放麦是不是也是我们的美好回忆。

相关文章

  • 姑苏听曲记

    第一次和老胡一起去听昆曲,那时候还不是很熟,一见如故,还羞答答地称呼她为阿旖姐姐,看似柔柔弱弱,实则蕴含着巨大力量...

  • 姑苏记

    文/米粒 对苏州的印象大概就是白墙青瓦水道,中间点染深浅不同的绿。 晚上住在客栈,挺喜欢的,半夜下起了雷雨,于是就...

  • 2017-10-09

    不记, 春树添新绿, 秋叶入山溪。 不记, 林莺鸣幽曲, 家燕啭凄迷。 不记, 晚归听风雨, 早起遇晨曦。 仍记 ...

  • 苏幕遮·苏大培训

    秋风起,北燕归,枫红松翠,秋到姑苏醉。苏州河边波摇影,拙政园前,桂香入心扉。 倾心听,用心记,天天...

  • 七律·梨花树下姑苏叹

    梨花满地怎开门,一曲姑苏月几盆。 夜雨叮咚敲绿蜡,朝阳缕缕弄芳魂。 深闺浅袖轻拢罢,楚水巴山更记痕。 只愿白衣归户...

  • 哀歌致悼——辛丑诗草之九十

    136、悼邵纪淼叔(步韵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先生《悼袁隆平先生》) 文/朱振林 姑苏曲好不堪听,能代哀歌哭尔灵。...

  • 李白 乌栖曲

    李白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 姑苏行记

    (一) 相比苏州,我还是更喜欢喊它作姑苏,这个曾让这座城名扬天下的名字。未到姑苏,心中向往之情日益根深,直到踏上这...

  • 姑苏记行

    大约七八年前的春天在苏州,住人民路邻近北寺塔一旅馆,那儿有苏州美术馆、昆剧博物馆研究院、丝绸博物馆,还有一个...

  • 姑苏行记

    姑苏行·序 背起行囊去远游,消磨几笔世间愁。 六朝往事凝烟雨,百岁相思摇画舟。 雅曲无痕泛清夜,春风有泪寄南楼。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姑苏听曲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n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