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话很喜欢给自己做铺垫。
“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你不要介意哈。”
“我说的话可能不中听,但是都是真心话啊。”
既然知道自己说话不中听,其实大可以不说,而如果是非说不可的话,那么也大可以不需要这样去做铺垫,让听的人先提前不爽。
不好的消息如果转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也会变成好听的话,而会这样说话的人,我们一般称为说话的艺术。
举一个令人窒息的例子,不久前有一个销售来我司推销一个营销工具,工具上面有些功能我是比较好奇的,我会问得比较细。
然后这个销售真的是完美的给我提供了一个不会说话,不专业的反面教材。
“这个没什么用的。”
“我也不知道。”
“我也是才来公司一个月。”
每句话都能精准地打击客户,如果我是老板听到自己的员工这样讲话,第一时间就要开除他。
这三句话他给客户传递了什么信息呢?不专业,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没有信息,对公司的产品不了解,打击客户,降低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如果公司的产品有某个功能是没什么用的,那你还卖个毛线呢?你连你要卖的产品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还来做什么呢?你才来公司一个月,也不短了,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是想说你自己本身很垃圾,还是你的公司垃圾呢?
无论你是老板,是中层管理员,还是一个基层员工,都请一定要记住:员工就是公司的门面。员工的形象、情商、传达的信息都代表着公司。
一句不好听的话怎么把它变成好听是需要技术的。
话术的转变会让信息的等级千差万别。
不清楚、不知道,你可以说我需要确认一下回复你,回复的时间也要告诉客户,如果是很复杂的问题,你要问很多人,甚至要请示上级的,就不妨吧时间说长一点。
这个产品/服务是存在问题的,不好,很差,我们可以说,它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我们通过了什么的手段去改变了这个效果。
有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你负责的,不要直接拒接客户,也不要踢皮球。——这个问题我不太专业,我让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专业同事回复你。
公司人手就一两个,客户来了接待慢回复慢了,不要傻乎乎地跟客户说我们人手不够,这一听就像是一个小作坊的样子——因为公司业务量比较大,麻烦稍后,我会赶快给你处理的。
员工要如何做好门面呢?
对实际的情况做适当的包装,再加转换一下思维,表达的格调就会大大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