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兴亡录

作者: 李富根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21:07 被阅读0次

    广西金田村,在中国版图上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如果不是历史上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我们今天恐怕无从知道在祖国大地上还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十九世纪中叶,对满清王朝的当权者来说,绝对称得上锥心刺骨之痛。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外国的坚船利炮终于轰开了满清那扇生满铁锈、摇摇欲坠的大门。一向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满清政府面对穷凶极恶、趾高气扬的西洋鬼子,无不战战兢兢,浑身发抖。西洋列强的胃口无比巨大,他们盯上了满清白花花的银子,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大肆狠狠地敲诈勒索一番。垂垂老矣、毫无反抗之力的满清政府不得不割地,赔款,求和,好话说尽,才勉强把列强哄住。

    大清的当权者还来不及舒缓一口气。1851年1月11日,落第秀才洪秀全率领两万多拜上帝会教徒云集在广西金田村。那一天,他们群情激昂,指天立誓,发誓扫尽清妖,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贫苦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对于极度贫苦的农民兄弟来说,这充满了巨大的诱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家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充满了诱惑力。

    洪秀全站在高台上,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微微一笑,巨手奋力一挥,宣布起义,随后建立了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教主洪秀全的身边,紧紧站着一帮铁杆兄弟,他们分别是杨秀清、冯云山、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神情庄严、六双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洪秀全发号施令,太平军随即展开凌厉的攻势,一举拿下广西武宣县。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宣布“登基”,号称天王。不久,太平军挥师攻占永安,并在永安整编军队,分封诸王。根据功劳的大小和当时在拜上帝教的影响力,杨秀清被封为东王,冯云山、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被分别封为南王、西王、北王、翼王。各王均受东王杨秀清节制。

    杨秀清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拿到了太平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开始傲然迈上一条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

    永安建制后,太平军遭到清军的围攻。永安苦战突围后,太平军挥师北上,攻克全州。不幸的是,太平军在全州攻打正酣之时,南王冯云山不幸重伤身亡。冯云山实际上是太平天国名副其实的军师,是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冯云山的逝世,无疑是太平军重大的损失。太平军并没有因为冯云山的阵亡而止步,他们一路北上,攻城掠地,势气大增。

    在攻打长沙的大战中,西王肖朝贵中炮壮烈牺牲。肖朝贵忠心耿耿,是洪秀全最为得力的将帅之一。肖朝贵的牺牲,同样使太平天国蒙受重大损失。冯云山、肖朝贵都是洪秀全最为忠心的兄弟,如果有他们站在洪秀全的身边左右掠阵,也许后来就不会发生杨秀清一手导致的“逼宫”大戏。两位实力派王爷过早地离世,使杨秀清的权力更加集中,自视颇高的他,根本听不进其他人的善意劝说了。洪秀全帐下诸将,已经无人能够节制杨秀清。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过分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人,必然会导致一系列潜在的危险,这种危险迟早会爆发出惊人的后果。

    杨秀清马不停蹄,挥师北上。太平军像一只出笼的雄狮,威势十足,一路怒吼,勇不可挡。清军无法阻挡太平军北上凌厉的攻势。半年之后,太平军连克武汉三镇。太平军发展到五十万之众,声势浩大。

    1853年3月,太平军围攻南京,清军不敌,南京告破。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首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太平军仅用两年时间,便席卷了桂、鄂、赣、皖、苏等省。这一方面说明太平军初期军纪严明,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声势浩大,勇不可挡;另一方面也说明,满清军队久疏战阵,训练松散,战斗力大打折扣,八旗军队难现当年挥师入关时的那份神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知道形势不妙,加紧围攻天京,组建了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这两座清军大营像一把巨大的铁钳,对太平天国构成南北军事威胁,时时让太平天国感到锋芒在背,猛虎在旁。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倾其全力,一举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南北对大平军的巨大威胁。

    太平军趁此绝佳时机,派遣两支大军主动出击,攻打清军。一路大军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向北猛攻,直逼直隶;另一路大军向长江上游拓展势力。至此,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一个人在艰难困苦之时,更能激起无穷的斗志。一支军队在战火交加之中,更能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一个普通之人,如果心态不正,没有摆正位置,他不可能快乐地活着。一个握有重权的人物,如果他没有良好的心态,过度迷恋权力,往往会走火入魔。如果他掌控得好,还可以回头是岸,全身而退。如果他掌控得不好,往往会弄得浑身碎骨,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永世不得翻身。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大约属于后一种人。当他尝到权力的好处后,心中过度膨胀,他的眼睛变得通红通红。可惜的是,他没有驾驭好手中的权力。最后,他反被权力弄得遍体鳞伤,一命呜呼,并成了千古罪人。

    古今往来,许多英雄豪杰、凡夫俗子无不向往权力。但他们不明白,权力就像一只猛虎,养虎易,伏虎难。老虎温顺的时候,你可以摸摸它的额头和屁股,可以跟它亲热一番。但老虎的脾性阴晴不定,它暴怒的时候,会一掌把你打翻在地,张开血盆大口,把你生吞活剥,毫不留情。

    谁都不可否认,烧炭出身的杨秀清具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和惊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太平天国能够在金田举事,能够一路高奏凯歌大败清军,一路迅速攻占南京,在南京建都,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了杨秀清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但是,作为最高军事的决策者和直接指挥者,这位烧炭出身的农民缺点也同样突出,对于整个战局的洞察和把握,不够精准,其目光不够远大,革命不够彻底。这样对他来说,要求虽然过高,也有些过分,但对于他当时的地位来说,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他可以劝说洪秀全,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仅仅把战略重点放在拱卫首都天京上,而应把战火烧到清军的腹地,进一步将革命进行到底,迅速扩大战果。虽然他们选派了两支军队同时北伐和西征,也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但两支军队人马偏少,对整个战局来说,无济于事,且支援远征军队的力度不够,导致最后折戟沉沙,几乎全军覆灭。这对太平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太平天国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好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太平军占领天京后,高层领导逐渐产生了严重的享乐和懒惰思想,大兴土木修建王宫,高筑亭台楼榭,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这是令人可怕的现象。太平军的最高统帅洪秀全应该负全责,他学起了封建皇帝的生活模式,每天深居宫中,跟美女淫乐,过上了极为豪华奢侈的帝王生活。

    那些出生入死的王爷将军们看见教主洪秀全如此潇洒生活,心中自然羡慕异常,在羡慕之后,他们也大胆地把美女揽入怀中,尽情地享受男欢女爱带来的欢乐。杨秀清也跟着很快坠入其中。

    在革命尚没有成功的时候,对已经被太平军打得重伤倒地的清军来说,这真是千载难缝的机会,他们终于艰难地爬起来,加紧招兵买马,重振旗鼓,再次部署围攻剿灭太平军的计划。而此时的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低估了清军的能量,低估了文弱书生曾国藩的本领。

    当杨秀清看见别人跪拜洪秀全、三呼万岁的壮观场面时,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低头自思一番,觉得自从高举义旗以来,自己的功劳才是最伟大的,自己也应该好好地享乐一番。杨秀清不满足于九千岁的称呼,心中不服气地哼道:洪秀全算什么东西!他只知道写几首歪诗,只知道吃喝玩乐,他根本不会打仗,不会冲锋杀敌。他既然可以借天父下凡,难道我就不能借天父下凡吗?可是,杨秀清犯糊涂了。洪秀全的能力虽然没有他那样强大,但洪秀全毕竟是主子,而他只不过是人家手下的臣子。自古以来,臣子的才能超过主子的,大有人在。无论如何,臣子绝对不能拿自己的才能跟主子相比,更不能明比,即使要比较一番,也只能在暗中比较。如果你硬要跟主子比较一番,看谁高低,看谁厉害,即便你最后比赢了,但你要付出沉痛的代价,弄不好,还要身首落地,诛灭九族。

    《史记:淮阴侯》云:“勇略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这句话说得非常透彻。杨秀清功高镇主,我想,洪秀全心里肯定不爽。如果杨秀清为人低调,可能不会有生命之虞,偏偏杨秀清在关键时刻锋芒毕露,突然发难,洪秀全心里肯定作了最坏打算。当然,洪秀全到底是读书人出身,他读的书多,最起码他的见识要比杨秀清广博些,他能够沉得住气。他看见杨秀清步步进逼,内心虽然极度恼火,但他不动声色,反而装起糊涂来。杨秀清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满口应承,“大方”地封给他,让他心里得到暂时而极大的满足。

    《礼记》有一句话这样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杨秀清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地犯上作乱了,完完全全越过了洪秀全能够容忍的底线。杨秀清自以为洪秀全软弱可欺,一再放松了警惕。他哪里知道,洪秀全已拔出利剑,调兵遣将,秘密招回石达开和韦昌辉两位王爷,紧急商讨对策。韦昌辉跟杨秀清相比,在权欲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韦昌辉这回表现得特别卖力,特别积极,他抢先发难,围攻东王府,见人就杀,杀得血流成河,尸体如山。

    除掉了杨秀清,韦昌辉又成为杨秀清第二。转眼间,他连天王洪秀全的话也听不进去了。石达开责怪他杀人太多,他立即以刀指向石达开,要杀掉这个爱管闲事的翼王。韦昌辉滥杀无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他无情地剥夺,数万军民被杀,血流成河。天京军民忍无可忍,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奋起反击,诛杀了韦昌辉这个杀人魔王。

    经过杨秀清和韦昌辉的折腾,太平天国遭到重创,一时间,无法集中精力全力对付清军。清军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得到喘息之机,势力得以壮大。这个时候,大平天国最需要的是整顿内务,尽快恢复元气,集中精力,打击清军,扩大胜利果实。如果太平天国能够这样做,同样可以笑到最后,同样可以成就一番霸业。可是,经过杨秀清和韦昌辉的事件后,洪秀全变得胆怯多疑,他只相信自己和洪姓之人,他不再相信别人,他虽然招来石达开在天京主持军务,可是他用人疑人。为了达到互相制约,他滥封诸王,大大小小的王爷不知其数。

    在太平天国将帅中,石达开是位军事奇才,他在名义上全面主持太平军军务,可他惊异地发现,他下达的命令却不能传达和贯彻。更令他不能容忍的是,洪秀全特意安插洪姓亲王在他的身边,监视和干涉他的工作。洪秀全的所作所为,让自尊心极强的石达开感到很不是滋味。终于,他忍无可忍,终于愤然率领十万太平军队出走。从此,他走上了与洪秀全彻底决裂的道路,不再受洪秀全的节制。石达开的负气出走,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石达开率部转战南方数省,虽有斩获,但由于孤军深入,又无外援,无法突破清军的层层围堵。最后,石达开率残部退守贵州大渡河边,无法渡过湍急的大渡河,石达开被清军诱捕后惨遭杀害。石达开全军被清军剿灭。

    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后,一路北上,高奏凯歌,威势猛烈,像一艘动力十足的航空母舰,所向披靡,但自定都天京后,特别是经受天京事变后,这艘超强的航空母舰便搁浅在沙滩上,再也发挥不出它强大的威力。太平军从此从战略攻势转为战略守势。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重用了两位年轻杰出的军事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将领苦苦支撑危局,也打了一些漂亮的战役,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是,面对越战越强的清军,他们没能找到克敌致胜的最好办法。最后,陈玉成、李秀成不能打开危局。陈玉成被俘,英勇不屈,最后死难。

    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天京保卫战打响。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建议,突出天京,转战南北,可重振太平军的辉煌。可是,过惯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生活的洪秀全断然拒绝了李秀成的正确建议。他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愿把那座金碧辉煌的天京拱手让给清军,不愿过着以前流寇一样奔走四方的艰苦生活。

    对此,我不难理解,一个人从地狱升入天堂,过上了神仙般富足无忧的生活,你再叫他到地狱走一遭,我想,你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愿意。

    李秀成只得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与天京城共存亡吧!清军攻城一波比一波猛烈,枪炮声、喊杀声惊天动地。关键时刻,洪秀全病死,太平军失去主心骨。更为严重的是,太平军粮草紧缺,战斗力大减,难于持久。清军终于抓住战机,一举攻破天京,实施残酷地屠城政策,十万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大街小巷。李秀成突出天京城郊,不幸被俘,最后被清军杀害。

    在此后数年间,太平天国余部虽然坚持斗争,但大势而去,那点力量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大事,最后全被清军绞杀扑灭。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运动就这样被划上了句号。太平天国起义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加速了它

    灭亡的步伐。在这次农民大起义中,广大农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反封建反暴力的决心和毅力。在战场上,他们不畏生死,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于想象的困难,充分地表现了农民阶级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是,农民的眼光不够远大,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就好像他们在种庄稼时,只求播种后必有收获,能够一日三餐填饱肚子,能够平平安安地度日,这是他们最为致命的局限,也是导致太平天国不能走远的最重要原因。

    他们忘记了,既然拿起了刀枪,杠起了鲜红的红旗,就应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直到革命的最后胜利,如果中途停下来歇息,那么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清廷绝不会放过他们的。

    如果不是杨秀清一手导致那场逼宫大戏,如果不是韦昌辉挥刀滥杀,如果不是洪秀全滥封诸王,如果不是石达开负气出走,如果不是太平天国的高级领导过早地沾上奢侈安逸的生活,如果不是太平军过早地失去了民心……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可历史是不能假设!但愿后人读到这段历史,能够记住那一串串悲壮难忘的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平天国兴亡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pz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