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和生活,缺少不了小丑。
——题记
重温一遍《大话西游》,却再也搞笑不起来,我怎么觉得每一个角色都写满了悲哀和无奈?普渡众生?经历磨难?为什么最后要放弃爱的人?或许我还是看不懂。
小时候看影片中打斗场景,因为对白已经不清,只记得妖魔鬼怪打打杀杀了;大一点看搞笑,看周星驰和吴孟达天生一对;再大一点看剧情,知道紫霞仙子和白晶晶是至尊宝的谁和谁,现在呢,看其中的感情,却读不出喜剧的成分,好吧,我知道你是一部肩负重任的“喜剧”,你要用虚幻和无厘头去阐释那些深刻的道理,就像一个年长的老人,用悲哀搞的表情和搞笑的语言对小孩们说着“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而只有我们经历了那些“莫过于此”的事件之后才懂得“痛苦”和那个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的悲哀。
似乎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被丑化,丑角成主角,貌似一个个小丑,搞怪的造型,和荒谬的言语,加上无厘头的剧情···简直是至丑至美了···
为什么导演要把英俊潇洒的演员们弄成那样呢?
我的头像并没有那么的可怕,他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丑,也是我一直追崇的小丑精神。我喜欢鹰,喜欢骑士精神,但是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不期望所有人都能懂我,只希望我在乎的那些人们能够理解。
毕加索是一个多情多产的艺术家,他也很喜欢画小丑。有西方美术史家认为,小丑就是毕加索的自画像。英国作家罗兰特·潘罗斯在《毕加索》一书中这样写道:
毕加索特别是在早期表现出对小丑的喜爱,说明他和这一虚构人物之间必有类似之处。毕加索笔下的小丑不是华多所喜爱的那种风流潇洒、油滑轻浮的艺人,不是塞尚笔下穿得花花绿绿、骄气十足的青年,更不是个专演滑稽戏的人。他可能喜欢插科打诨,但说的却是真理;他可能乔装打扮,但我们可以从他那机智活泼的个性和轻浮油滑的举动中辨认出他来。如果把这种穿着五颜六色菱形上衣的小丑形象解释为用一切办法骗人而又能逍遥法外、不负责任的那种本领,这也无可厚非。他是一个遇有机会便什么都偷的窃盗,他以此为荣,以此证明自己手段高明,以此来碰运气。他能够改头换面,扮作另一个人。他的这套把戏却别有一番雄心:就是要跟这个既定的社会秩序比一比力量。
可见,毕加索的小丑不是一般的小丑,并不是每个小丑都是丑角,都是博人一笑的工具。
叔是周杰伦2008年专辑《魔杰座》第二主打歌。“乔克叔叔”中的“乔克”是根据英文JOKER(小丑)音译而来。之所以取名如此,实际是代表了周杰伦的一种自嘲的心境和他与生俱来的创作灵感。这首歌真正想表达的是小丑这个舞台职业的多多少少的无奈以及孤独悲伤的心境。歌词这样写道:
我只是卑微的小丑
翻几个跟斗就等你拍一拍手
人群散了后夜色多朦胧
月光也会跟着我
我不是孤独的小丑
你笑了之后不需要记得我
哎灯熄的时候
漫天的星空最明亮的是寂寞
这个小丑却充满了孤独无奈的寂寞,生活中这样的小丑也不少。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小丑,是共鸣还是心理上的安慰?是同情,还是漠然?
或许我们都是一个小丑。我们戴着一张面具,穿着不属于自己性格的衣服,在生活的舞台上耍杂技,只是为了挣一点MONEY,为了上司的笑颜和下属的掌声,为了舞台的灯光都聚集于你。小丑或许是一种精神,如阿Q,如《大话西游》中的搞怪角色,丑陋的外表让你只能直视他的灵魂。
可能丑陋的东西更贴近与我们,因为我们总想掩饰却掩饰不了的东西会成为负担,而当哪一天它以光明正大的形式出现,你会觉得异常亲切。
小丑也有理想,唐僧师徒为了取经,也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他们去普渡众生了。我想外表并不能代表什么,脱下面具,又是另一个自己。
每个人都有面具, 只是面具摘了以后的样子,截然不同,我希望小丑精神能感染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