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学校食堂吃饭也不可怜。”
“没有朋友也没关系。”
“一个人也能体验人生。”
“年轻人也可以不谈恋爱。”
诚然,这个世界上,选择一个人独处的人,人数正在不断攀升。
就单拿中国来说,2021年大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一人户”家庭数量超过1.25亿。
但一个人生活,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孤独。
在2018年,英国任命了“孤独大臣”,这象征着解决孤独带来的危害,已成了一个国家层面的重要课题。
也有调查研究显示:孤独带来的死亡风险是肥胖的两倍,与每天抽15根香烟的死亡概率相当。
但独处不等于孤独,正如诸富祥彦在《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所说的:“一个人不是荒芜,亦不是孤独。”
诸富祥彦是日本筑波大学人类学博士,是日本超人心理学会会长、临床心理医生以及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人生的有一段路,终究是需要一个人走的。独处,亦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能够让人遇到未知的自己。
01 独处,是向内探索的最佳方式
莫言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调皮捣蛋,读到五年级便辍学了,每天也就只能帮着家里,放放牛、放放羊。
莫言说:“孩子总是喜欢成群结队,其他孩子都在学校读书,尽管读不到什么书,但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欢乐。
而我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学校门前路过,看到同年龄的孩子在学校高高兴兴的。而且,一个人在群体之外,心里还是很孤独的。”
当时,莫言只能跟动植物交流,当然,还有书,一本翻烂了的《新华字典》。
后来,参军入伍的他,成了图书管理员,四年时间内,他将馆内1000多册文学书全部看过了,还看了些历史和哲学。
童年的那段孤独时光,让他找寻到自己,也深深影响到了他后来的人生。
所谓“孤独”,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没有伴侣,没有知己,因缺少必要的联结而产生的孤独。
第二种是一个人生活,但内心中却是“已经是一个人了,那不妨就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时间吧”,这是选择性孤独。
第三种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孤独,一个人在静默中深刻直面自己内心的“存在的孤独”。
在莫言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这三种孤独的影子。
他牵着牛从学校门前经过,看到打闹的同伴,他处在第一种孤独中;一个人无人交流,唯有看书,这是第二种孤独;成为图书管理员后,一个看了1000多本书,这是第三种孤独。
作者曾说过:“真正的醍醐灌顶往往出现在一个人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时候。”
莫言便是如此,他通过独处,跟自己内在深度链接,找寻到了发展的方向——写作,最终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独处,是向内探索的最佳方式,也是自我觉醒的重要时刻。
02 独处,成为真正的自己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曾经和一个叫雷吉娜的姑娘坠入爱河,并定下婚约。但不久,他突然和对方说“我已许身于神”,于是解除了婚约。
事实上,克尔凯郭尔在定下婚约的第二天,就开始后悔了,然后他创造了《诱惑者日记》,并且为了让雷吉娜相信“他是个登徒子”,他在书中写满了男性诱惑女性的情节。
最后,雷吉娜嫁给了别人,而克尔凯郭尔则终身未娶,一个人走完了42年的人生。
正如他自己所强调的:“人要独自站在上帝面前。以孤独个体的身份,直接和上帝对话。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那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孤独个体呢?书中指出了四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去讨好别人,别人过得再好也与自己无关;
其次,走自己选择路,发自内心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进行破釜沉舟般的努力专研,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对还是不对;
再次,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不强求他人理解自己,而应该接纳自己、理解自己;
最后,和能深度交流的朋友交往,少些泛泛之交,多些推心置腹的朋友。
孤独个体的感觉,就像是创办格式塔治疗法的费雷德里克·皮尔斯,创造的一首名为《格式塔期待》诗一样,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人们找回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诗的内容如下:
我过我的人生,你过你的人生。
我来到世间,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
你来到世间,也并不是为了符合我的期望。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如果我们有缘相遇,感谢上苍。
如果我们擦肩而过,顺其自然。
独处,成为真正的自己,人生这条路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或许是遇见,或许是擦肩而过,但不管是哪个,最要紧的还是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方可遇最好的人。
03 独处,把握幸福的人生
哲学家奥修曾说:“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独处是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人生主动权、获得幸福的能力。
既然是能力,当然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书中有提到9个独处的条件,帮助人们更好的获得独处的能力。
①不要强求他人的认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别人喜不喜欢自己、认不认可自己与我们无关,不要害怕讨厌,而应该接纳不同。
②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伴侣、父母、子女、朋友,这些在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但在生命的某一刻,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好好为自己而活。
③活在当下,平常心看到当下所发生的事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④不制定无意义的长期计划,有时,转瞬即逝的机遇更能让人有“怦然心动”之感。
⑤“人生的午后”更应关注内在,也就是说,40岁之后,应该多多关注我们的内在,每天给自己五分钟,与内在建立联系。
⑥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即便是走,也要不留遗憾的走。
⑦找到人生的使命,获得精神的充实、灵魂的饱满,让自己能够过得充实,不至于一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的状态。
⑧找到能深度交流的人,互相倾诉心绪,和你惺惺相惜的人,更能明白你当时的处境和遭遇。
⑨拥有个人的时间与个人空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自己情绪的倾诉地。
小诺有话说
有人说:“独处,是一个人的修行。”
《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从理性和感性、心理学和哲学等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独处的意义。
我们不被美化孤独,也不必刻意追求孤独,把人生装扮出病态凄美的基调。
我们只需要在孤独中找寻一股力量,能够让自己更好地独处,活出属于自己的千姿百态,那便足矣。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