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在家正为写下篇的文章绞尽脑汁,老友打电话过来,说晚上聚聚,一块吃顿饭。
我正苦于文思枯竭,理不清头绪,出去换口气也好。
“兄弟,我失业了,这几个月,压力大得我快喘不过气来。”
一见面,还没有进门,老友略带揶揄的诉苦,便成了今天的开场白。
我苦笑着,眼神中透露出同样的疲惫和迷茫,原本期待的欢快相聚,因这沉重的话题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用那没有底气的声音安慰着:“这未必是件坏事,也许是一个重新思考人生方向的契机。”
然而,我心里清楚,此刻的安慰是多么的无力与苍白,两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难兄难弟,此时是何等的无助与彷徨。
我是能理解他的,明白失业后的那种漫长的煎熬。
就像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所说:“生活里80%的痛苦都来自于上班,但如果不上班,就会有100%的痛苦来自于没钱”。
我就在想,也许卖房回老家,就一劳永逸了,也许当初不走这条路就好了。
但正如,人间清醒的一段话所说:“很多事情,就算时间能重来一遍,以你当时的心境和阅历,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避免不了相同的结果。”
即使卖房回老家,看似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其实这条道路,大概率也是换一个烦恼罢了。
人生本就是一条由无数选择交织而成的道路,正是这些反复的抉择塑造了现在的我们。
每一步的选择,无论大小,都在无形中绘制了我们独特的人生轨迹。
生活习惯:
回老家,有利有弊。从生活习惯来讲,大城市的快节奏与喧嚣早已融入我的生命,而老家的宁静和缓慢或许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去适应。在老家,不再有早晚高峰的拥堵,不再有深夜加班后的身心俱疲,可也缺失了那份繁华与热闹。
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大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回老家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孩子可能会面临教育环境的转变和适应的挑战,孩子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我一直心存疑虑。
医疗条件:
医疗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大城市的医疗设施先进,专家云集,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而老家的医疗条件可能有限,在面对一些重大疾病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方面,大城市机会众多,行业前沿的信息和资源集中。回老家,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行业选择也较为狭窄,可能难以找到与之前工作相匹配的岗位。
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方面,老家是个熟人社会,关系网紧密,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但也可能会因为人情世故的复杂,带来一些烦恼和束缚。
其实,卖房回老家,还有许多其它未知的挑战,不管我做出哪选择,我想都可能会后悔。
因为,人生没有绝对完美的道路,每一条路都有它的艰辛和美好。
逃避、躺平、摆烂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如果你逃回老家去了,你的孩子下辈子还得回来,还得重新挤到一线去花更多更长的时间去实现你当前已经拥有的一切。
毕竟,四线和一线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只有在大城市,才有更多机会,有更多的沉浮故事,才有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
我不知我算不算个末流的中产,都说中产是最累的,也是焦虑最严重的,我看一点也不假。
我们大多数刚从贫瘠的小地方爬出来的“中产人”,来到大城市,心底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再跌回去,因为,那种贫穷的滋味,我们都怕了。
回头再想,其实,人生本就一无所有,况且,当前也并不是一无所有。
有什么不能从头再来的呢?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与其想太多,陷入无尽的精神内耗中,不如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疼自己,爱家人。
钱没了可以再挣,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健康没了真是什么都没了。
人生恰似心电图,波动起伏是常态,一条直线就挂了。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失去信心和勇气。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困境都是突破自我的契机。只要我们怀揣希望,勇往直前,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也希望,我当前的写作之路能获得更多意外之喜。
同时,送给所有处在迷茫中的失业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