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足迹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作者: 余良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9:44 被阅读61次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畅销著作。弗兰克尔是位犹太人,在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历经磨难,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用自己在集中营的切身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开创了意义疗法。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阐述。
    一、第一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和释放与解放阶段,描述了三种不同的心理反应状态。
    1、第一阶段是收容阶段,囚犯的心理反应是惊恐状态。刚刚进入集中营的囚犯们对于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除了极度惊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感觉。
    本书中有个例子,弗兰克尔希望获得一位老囚犯的帮助,指着自己上衣口袋里的一卷纸说,这是我的一本科学著作的手稿,他对于我来说实在太珍贵了,是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我希望能够不惜一切代价的保存它,它是我耗费毕生精力的手稿。但是对方却给予他无情的嘲讽和侮辱。并恶狠狠说:狗屁。在那一刻,作者心理上也达到了第一阶段反应的极点,他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以前的所有的一切功名利禄、职业荣誉、社会地位,在这里一文不值。
    2、第二阶段——适应阶段,囚犯的心理反应就是冷漠。有惊恐状态逐步过渡到冷漠的状态。冷漠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所有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保全自己、亲人和朋友。
    书中列举一例:一天早晨,我听见某人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这个人,一向表现的非常勇敢和自尊。这样哭泣是因为他的鞋子已经破得无法再穿,一想到以后只能赤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就悲从中来。看到这可怕的一幕,我只好自己找点安慰,我从口袋里摸摸出那份小面包,美滋滋地大吃起来。
    3、第三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就是人格解体。对于突然到来的自由,无比渴望的自由,这些曾经魂牵梦绕、但却一次次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的自由,犯人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就像在梦中一样。长期的高度精神紧张,需要经过时间才能够不断的得到恢复。
    然而,集中营生活的压力突然消失也带来了道德出轨等问题。
    在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犯人卷起衣袖,把右手伸到我鼻子下面,吼道:“我一旦能够回家,这只胳膊要是不粘上血迹,我就把它据掉!”我想强调一句说这话的人并不坏,在集中营和后面的日子里,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常人看来,是再普通正常不过的心理反应。但是,作者认为强烈反对这张种做法,他认为谁也没有权利为非作歹,哪怕别人曾经这样对待你。
    1917年,俄皇尼古拉二世政权被推翻,俄皇和他的妻子费奥多罗夫娜被软禁在叶卡捷琳娜堡,费奥多罗夫娜腿瘸得厉害,部分革命者肆意嘲弄俄皇的妻子的悲惨境况。高尔基清醒地指出:放肆地嘲笑病人,和不幸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是一件卑鄙而下流的事,…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使得权利不至于毒害我们,把我们变成比那些我们终生反对并与之斗争的人更卑鄙的魔鬼。

    当然,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犯人,他们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今后他们不会再畏惧任何东西,他们的内心和意志力更加强大。

    二、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作者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意义疗法与传统心理分析疗法的本质区别,生命意义是什么?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是什么?意义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1、意义疗法是什么?要想搞清楚意义疗法是什么,首先要与传统的心里分析疗法区别开来。心理分析疗法强调的是内省、溯旧。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犯人找到生命的意义,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意义。而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至于,这两种疗法的分水岭,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它(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它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2、既然意义疗法的本质在于追寻生命的意义,那么什么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就是在追问人类存在之本质。作者认为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作者说,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负责任,就是负担起对家人、朋友、社会甚至国家的责任,在责任承担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如何才能发现生命价值和意义?也就是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发现生命意义呢?作者在书中写到通过三种方式: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事业,从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马斯洛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的需求,这种自我价值通常是通过一个人从事的事业成就中体现出来的,反过来,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知越明确的人,事业成就越高。
    第二,通过体验某种事业或者面对某个人。体验一个人,就是去爱一个人爱,爱一个人,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发自内心、真正的去爱一个人,才能发现对方的全部潜能,从而使得双方之间的感情能够得到升华。
    爱家人,爱朋友,也爱这个美好的世界。当我们用友善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也是用同样的友善回馈我们。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中采取某种态度。
    苦难是成功的孪生姊妹。没有苦难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离开了苦难的成功也是肤浅的,更没有了值得回味的东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苦难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意义疗法认为,对待困难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之意义。
    当然意义疗法关注的重点不是避免苦难,而是要看到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了意义,忍耐痛苦,就变得毫无价值。
    我们当下的成长,必然要经历无数的痛苦与折磨,这些对于我们生命意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种痛苦和折磨的体验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4、意义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厌倦和恐惧,是我们追寻存在之本质中必然会遭遇的心理反应。叔本华说过,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级之间。
    实际上,厌倦比焦虑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随着社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空闲的时间,无所事事,生活无聊,甚至通过吸毒等方式虚度光阴。这些或许就是厌倦所造成的恶果。
    如何克服厌倦?意义疗法认为,应当找到生命之意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厌倦,本质上对他人,对世界冷漠而不再关心,这个世界已然没有了他牵挂的东西了。
    因此,治疗厌倦,就是让他找到生命的意义。爱最亲近的人,爱朋友,爱着这个世界,找到与这个世界的最强联系,厌倦自然就消失了。
    还有我们恐惧失败,死亡,对于生活中不确定的事情内心充满焦虑恐惧。“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我们恐惧自己在工作中表现不佳被老板开除;害怕向心爱的女神表白遭到拒绝;担心演讲被观众轰下台,等等。
    我们越是迫切的希望得到某一结果,过于专注结果本身,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如何治愈恐惧呢?意义疗法主张“矛盾意向法”,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恐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矛盾意向法?就是用相反的愿望,取代原来害怕,担心的愿望本身。
    例如:担心演讲弄砸了,于是干脆就不去想自己会如何成功,这种强烈的成功预期,往往会增强反压力,恐惧感反而被强化。
    反过来,承认自己的演讲水平实在不咋地,很烂,观众很可能会把自己轰下台。想象着最坏的结果,最糟糕的结果都能承受,这样就会缓解自己的压力,心理的压力就释放了。恐惧感反而烟消云散了。
    当然,把注意力聚焦在生命的意义,不断地超越自我。否则,以上的方法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了,不能起到根本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uqaxtx.html